因坐擁豐富「地下黑金」,從上世紀70年代起、變身為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烏地阿拉伯藉由手中的原油和天然氣,賺進大筆鈔票和黃金,不僅讓一般民眾擁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其王室掌握令外界稱羨的財富。
但石油並非可再生能源,長年挖取必有枯竭的一天,為了提前做好準備,沙烏地王室近年來開始運用手中大筆資金,調整國內產業和經濟結構,擺脫長年將「雞蛋單獨浸泡在石油內」的畸形現況,替沙烏地找到下階段的發展方向。
《半島電視台》(aljazeera)報導,薩勒曼王儲(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31日通過電視宣告,由國有石油公司(Aramco)和基礎工業公司(SABIC)領軍,將投入高達1兆3000多億美元(約新台幣37兆300億元)的資金,協助該國各領域私人企業發展,讓沙烏地經濟走向多元化,逐步擺脫當前過度依賴石油出口的模式。
#SaudiArabia's Crown Prince says oil firm #Aramco and petrochemical firm #SABIC will lead investments of 5 trillion riyals ($1.3 trillion) by the local private sector by 2030 under a program announced for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https://t.co/uNVwsuRx14
— Al Arabiya English (@AlArabiya_Eng) March 31, 2021
除了國家資金挹注,沙烏地也端出新經濟政策,期望在2030年之前,促進該國國內商業蓬勃發展,讓民生等多領域產業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機會。
事實上,由於長年仰賴單一外匯來源,沙烏地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幾乎都來自國有企業,包含上述提及的石油和基礎工業公司,以及公共投資基金(PIF),此次新版本投資計畫,就是希望拉拔私人企業成長茁壯,不僅增加更多就業可能,同時也讓其產值能超越國有企業。
除了扶持私人企業,薩勒曼王儲也表示,政府將逐步減持國有石油等企業的股份比例,進而尋求公司能公開發行上市(IPO),讓手中的資金成為活水流動。
國家石油公司前身可回溯至二戰前,本為私有企業的石油公司,獲得沙國給予的特許開採權,並讓王室從中收取高昂的稅收和權利金,1988年被政府全資收購並改為現名。
總部設在扎哈蘭(Dhahran),名下擁有兩大油田,包含全世界最大陸上的油田- 加瓦爾油田(Ghawar Field),以及最大的海上油田- 賽法尼亞油田(Safaniya Field)。正因為擁有龐大蘊藏量,沙烏地國家石油每天的開採量高達1360萬桶,比對手埃克森美孚產量380萬桶,足足高出3倍之多。
高產量和驚人利潤,也替沙烏地政府帶來龐大的收入,光是2018一年,國家石油公司支付給官方的稅金、紅利與特許使用費,就多達160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9299億)。
Saudi companies will soon compete with world biggest companies but it needs the push from the government ?????#ولي_العهد #برنامج_شريك_السعودية pic.twitter.com/GqNr0o4QvZ
— بن هجاد 2030 (@binhajadal) March 30, 2021
但卻也因為結構特殊性,讓倚賴石油出口的他們,利潤消長波動非常明顯,例如2016年因全球油價崩跌,讓公司該年度收入下滑至133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980億)。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