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蘇格蘭研究:AZ疫苗些微增加血液異常風險 整體仍「利大於弊」

陳品潔    2021年06月10日 15:00:00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研究稱,極少數人施打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AZ疫苗),與美國嬌生(Johnson & Johnson)新冠疫苗出現血栓,可能與腺病毒(adenovirus)載體作用中引起突變有關以後,蘇格蘭也發表了研究,稱第一劑AZ疫苗施打後,可能會微幅增加輕度出血症狀機率。



 



英國《衛報》報導,蘇格蘭公衛部門與研究人員檢視了540萬人的醫療紀錄,發現在2021年4月14 日之前接種第一劑AZ疫苗的170萬人,其血栓、異常出血、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的風險略高於未接種該疫苗的對照組。



 



該研究刊登於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撰文稱每注射100萬劑AZ疫苗,就會出現11起 ITP回報,主要發生在冠心病、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等慢性病患者身上,通常在注射之後的第二到第四周出現相關症狀。



 






 



接種疫苗風險遠低於染疫



 



文章稱,除了AZ疫苗外,流感疫苗、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也有類似狀況,每百萬劑有10 到 30 起的 ITP 病例回報。至於輝瑞BNT新冠肺炎疫苗,截至4月14日,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會導致ITP、凝血或出血風險。



 



該研究的作者、愛丁堡大學教授謝赫(Aziz Sheikh)稱,總體來說,AZ疫苗依舊令人安心,疫苗所產生的風險極低,且若有ITP症狀,也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比起注射疫苗,染疫的危險性顯然更高。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藥物流行病學教授斯埃文斯 (Stephen Evans) 指出,每 10 萬新冠病毒的感染者,約有 340 人出現 ITP症狀,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且對大多數人而言,ITP 不會造成嚴重的問題,但並非所有人最終都會無事。



 



建議40歲下民眾考慮替代疫苗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5月7日公布建議,稱40歲以下的民眾可考慮AZ疫苗的替代方案,在有選擇的狀況下可施打輝瑞BNT或美國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此基於與AZ疫苗不同的技術。



 



AZ疫苗與美國嬌生(Johnson & Johnson)新冠疫苗屬於腺病毒(adenovirus)載體疫苗,是以新冠病毒表面棘突蛋白(DNA核酸序列)的無毒腺病毒載體,注射到體內誘發免疫反應。



 





莫德納mRNA新冠疫苗。(湯森路透)


 



與此相比,輝瑞(Pfizer)和德國醫藥公司BioNTech的疫苗(輝瑞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則採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



 



儘管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提到了血液出現異常的可能性,仍強調案例極為罕見,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預防重症和死亡的益處遠遠其所帶來的風險。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