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及印度在2020年4月時發生邊境衝突,造成雙方多人死傷,之後在2021年2月21日達成撤軍協議,以班公錯(Pangong Tso)為界,雙方向後撤,讓局勢降溫。
儘管如此,中印局勢近期又升溫,中國5月在邊境部署大量「PHL-03型自走式多管火箭砲」(MRL),印度也開始修築道路、橋梁及隧道以便快速動員軍隊。《彭博》(Bloomberg)28日報導,印度已動員至少5萬名軍隊到邊境備戰,轉向攻勢戰略。
四名不具名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在過去幾個月內已調動大量軍隊及戰鬥機中隊到和中國接壤的三個地區,目前邊境共有20萬軍人,其中兩人表示,比去年增加40%。
其中一人指出,印度以往的軍事行動都是要阻止中國往前一步,這次調動將讓印軍指揮官在必要時有更多選擇來發動攻擊、奪取領土,稱之為「攻勢防禦」(offensive defense)戰略。具體措施包含:派更多直升機將士兵從一邊山谷送到另外一邊山谷,同時配有英國航太、軍火公司貝宜系統(BAE Systems)開發的M777榴彈砲。
目前不清楚中國在邊境部署多少軍隊,但印度近期偵測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從西藏調動軍隊到西部戰區新疆司令部,該司令部負責喜馬拉地區邊界、有爭議地區的巡邏任務。
India deploys additional 50,000 troops, fighter jets along China border #IndiaChinaBorder #IndianArmy https://t.co/5oihA1yvjZ
— Business Today (@BT_India) June 28, 2021
另兩人透露,中國正在西藏有爭議的邊界修築新的跑道、防彈掩體以容納戰鬥機及機場,同時也擴增遠程火炮、火箭炮、坦克及雙引擎戰鬥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不會對毫無證實的資訊發表評論。」
最近幾輪的中印談判旨在恢復數十年來的和平,但進度甚微,前印度陸軍北方司令胡達(DS Hooda)表示,兩邊都部署大量軍隊,一旦邊境管理協議破裂,風險是相當大的,「雙方可能會積極在爭議地區執行巡邏任務,當地的小衝突可能會造成局勢失控。」
三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印2020年在拉達克北部(Ladakh)發生數次衝突,部隊規模增幅最大,推測至少有2萬名士兵參與行動,其中包含針對巴基斯坦培養的反恐部隊,該部隊也部署在中印邊境,這樣的調度意味著印度將讓更多軍隊適應高海拔戰鬥,同時西部邊境、和巴基斯坦對峙的軍隊數量將減少。
除此之外,印軍在青藏高原南部、靠近邊界中心處增強進攻能力,配有機槍的正規軍也混編於準軍事部隊。印度遠東省分、靠近中國的阿魯納恰爾邦 (Arunachal)駐有大量印度邊防軍,也部署配有遠程導彈的法國飆風戰鬥機(Rafale fighter)以支持地面作戰。
除此之外,印度海軍也部署更多軍艦在關鍵航道,一名不具名海軍軍官透露,印度正在研究中國能源、貿易在海上的流動,看是否能夠對該國造成有效打擊。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報導,雖然兩國軍方持續動員,但外交談判並未停下來。中印25日透過印中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Working Mechanism for Consultation and Coordination, WMCC)交換意見,同意展開下一輪高級軍事指揮官會議,討論如何降低拉達克控制區的衝突、同時保持地面穩定。
這將會是雙方自2020年5月以來第8輪談判,印度代表團將由東亞增補秘書斯里瓦斯塔瓦(Naveen Srivastava)代表,中國則派出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司長洪亮負責談判。
中印在2012年簽訂協議,設立印中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以改善雙方在邊境的資訊交流,透過該機制印度外交部和中國針對拉達克地區的衝突交換意見,上一次舉行會議是在4月9日。
除了展開新的談判,雙方也同意透過外交及軍事機制保持對話及溝通,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聲明指出,在這段期間,雙方將確保當地穩定、預防任何衝突,也同意依照雙方外長在2020年9月簽訂的協議,盡早解決拉達克東部剩下的議題。
印度訪台學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iwan-Asia Exchange Foundation)研究員莎娜(Sana Hashmi)表示,隨著雙方動員軍隊到邊境,將顯著改變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儘管如此,中國在邊境仍保有優勢,「經濟和軍事的不對稱持續存在,印度要彌補兩國的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