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號正式駛離蘇伊士運河 貨物延遲超過106天

國際中心    2021年07月08日 10:15:00

蘇伊士運河的「大排長榮」終於畫下了句點,長榮貨櫃船長賜號在台灣8號凌晨兩點左右正式駛離運河北端的薩伊德港,結束了這場106天的卡船驚魂。



 



長賜號大約是在當地時間7日早上拔錨啟航。離開時,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當局還在沿岸特別舉辦離別慶祝活動,埃及電視台甚至轉播顯示船上船長與水手被贈與鮮花踏上甲板。



 



根據《Marine traffic》即時地圖顯示,台灣時間早上10點左右長賜號已經離開蘇伊士運河北端的薩伊德港,正在地中海上駛往原本的目的地荷蘭鹿特丹港。



 



台灣時間7月8日早上10點長賜號的位置。(湯森路透)


 



根據《BBC》報導,埃及最終放行長賜號離開是因為雙方已經就卡船事件達成協議,儘管雙方並沒有透露協議細節,不過埃及當局要求9億美元(約250億新台幣)的賠償,包括3億美元的打撈費用以及3億美元的聲譽損失賠償,不過負責此次賠償談判的英國保險公司「UK P&I Club」表示埃及當局漫天開價,運河管理當局隨後降低要求到5.5億美元(約150億新台幣)。



 



另外船上水手都是印度籍,印度水手公會秘書R P Veetil表示「我們希望這些印度水手能早日返回家鄉。」



 



正在駛離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湯森路透)


 



埃及當局為長賜號離開舉行慶祝儀式。(湯森路透)


 



埃及電視台報導長賜號離開的消息。 (湯森路透)


 





長榮貨船長賜號終於獲准離開蘇伊士運河。(湯森路透)


 



長賜號時間軸



 



長賜號於3月23日擱淺,癱瘓雙向貨物船隻通過、停擺全球最繁忙航道,導致蘇伊士運河交通大打結長達6天,終在3月29日脫離擱淺險境。



 



長賜號原本在3月4日從寧波出發,中途經過台北、廣東鹽田、馬來西亞,預計31日抵達荷蘭鹿特丹。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出動了七艘拖船(tug boats)試圖把貨輪導回正軌,還出動挖土機試圖緊急拓寬航道讓船解救。最後是在運河當局與荷蘭公司「Smit Salage」合作之下,擺直長賜號的船身。在拖船的控制下,隨著潮汐變化而被控制。



 



為了解救長賜輪,共出動了11艘拖船、2艘強力拖船救援,並挖掘了3萬立方公尺的沙子才終於脫困。



 



解困之後由於蘇伊士運河要求賠償,在法院命令之下長賜號一直停在蘇伊士運河內等待解決賠償問題。

 





 



長賜號是在2018年由日本正榮汽船株式會社(Shoei Kisen)興建,日本方是船東。我國長榮海運公司則是長期承租方,提供租金以及油錢。該船註冊地為巴拿馬。負責船上駕駛與運作的則是新加坡的Bernhard Schulte Shipmanagement公司,船上所有船員都是印度裔。



 



船上承載貨品包括英國毛衣商「Snuggy」的可穿戴式毛毯,價值55萬美元(約新台幣1528萬元);英國自行車商「Pearson 1860」的貨物價值10萬美元(約新台幣277萬元),此外,Ikea及中國聯想(Lenovo)電腦也是受害者,未透露細節及損失金額。

 



長賜號的卡船事件不幸發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塞港狀況之下,導致全球航運堵塞雪上加霜,而長榮海運(2603)的股價也在這在這幾個月當中,從42塊飆漲到一度突破200。



 





長榮海運近一年股價。(google截圖)


 



Ever Given興建於2018年,長400公尺,寬59公尺,219,079噸,可承載20388個20呎標準貨櫃,是當前全世界最大的貨輪之一。



 



蘇伊士運河建於1869年,是亞洲跟歐洲之間最短距離的航道。2020年由於疫情關係收入下降到56.1億美元。該運河原本由英國掌控,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後埃及收歸國有,2015年埃及政府斥資80億美元拓寬運河,減少擁擠問題。一般而言通過蘇伊士運河約花費11到16小時。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