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提出超大規模氣候變遷計畫 環保人士批:遠遠不夠

葉憶萱    2021年07月15日 12:30:00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14日公布他們迄今最雄心勃勃的氣候變遷計畫,被稱為「Fit for 55」,旨在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與1990年的相比減少55%(到2019年已減少24%),並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布魯塞爾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我們已經有了目標,而我們正在呈現路線圖」。



 






 



這項計畫需要得到27個會員國和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的批准,過程可能會耗時兩年。



 



總體來說,該氣候變遷計畫包含五個新提案(林業策略、碳邊境調整機制),加上八個歐盟現有立法修訂與更新(碳排放交易系統、可再生能源指令)。



 



・新碳排放交易系統



 



歐盟執委會提議修訂2005年的碳排放交易系統(ETS),首次納入海運業。目前該系統佔歐盟碳排放量約40%,含發電和供熱、商業航空、煉油廠、鋼鐵生產和多種化工產品等產業在內。



 



此外,歐盟擬設獨立的碳排放交易系統,專用於污染最嚴重的建築和道路運輸。



 





 



・道路運輸



 



從2035年起禁售新的汽柴油車,為了促進電動車普及,要求成員國於2025年前在主要公路上每60公里設充電站、每150公里設加氫站,預計到2030年會有350萬座、2050年增至1,630萬座。



 



截至2020年底,全歐盟只有226,000座公共充電站,主要集中在荷蘭、法國和德國,而加氫站只有125座。



 





 



・航空及海運



 



航空業目標是到2035年,80%航班將由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飛機來進行,而海運業則是到2050年,抵達歐盟港口的船隻必須使用至少80%低碳燃料。



 





 



・建築



 



公部門必須每年翻新3%建築物,來推動裝修浪潮、創造就業機會、減少能源使用,以及將成本轉嫁給納稅人。



 



・林業策略



 



歐盟將修訂2018年通過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LULUCF)法規,目標到2030年減少3.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林業策略旨在提高歐盟森林的品質、數量和恢復力,預計到2030年在歐洲種植30億棵樹。



 



・可再生能源指令 (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能源生產和使用佔歐盟碳排放量的75%,因此加速轉換至綠色能源很關鍵。歐盟計畫將可再生能源份額從20%增至2030年的40%。



 



・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



 





 



為了避免碳洩漏和保護國內產業免於不公競爭,歐盟執委會擬建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碳密集型商品進口徵收額外費用,預計透過這項關稅每年籌集約100億歐元。



 



碳邊境調整機制將逐步推出,過渡階段會持續到2025年,從水泥、鐵、鋼、鋁、化肥和電力開始,再擴至其他行業。這是最引人注目且具爭議的提案,可能引發與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



 






 



企業遊說組織BusinessEurope譴責,這項計畫可能極大地破壞鋼鐵、水泥、鋁、化肥和電力等產業的投資前景。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負責人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說道:「航空業致力於作為一個全球產業去碳化,我們不需要說服或稅收等懲罰性措施來刺激變革」。



 



與此同時,環保人士認為這些提案遠遠不夠。綠色和平組織歐盟(Greenpeace EU)主任里斯(Jorgo Riss)說道:「這整個計畫的目標太低,不符合科學,也無法阻止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統遭到破壞」。



 



瑞典環保少女童貝芮(Greta Thunberg)表示,除非歐盟「撕毀」其提議,否則「世界不可能將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