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朴槿惠】這些總統也遭彈劾

杜曜霖    2017年03月10日 13:11:00

南韓憲法法庭10日宣判通過朴槿惠彈劾案,朴槿惠即刻解職,成為南韓史上第一位遭到彈劾下台的總統。



 



事實上,南韓總統彈劾案並非頭一遭,2004年盧武鉉也曾爆發信任危機,險遭彈劾。



 



世界各地,凡實施總統制的國家,總統一旦貪瀆職務,多半難逃遭國會彈劾命運。《上報》整理歷來知名總統彈劾案,帶讀者深入各案件始末。



 



巴西總統——羅塞芙 (Dilma Vana Rousseff), 2016年



 



近年巴西經濟衰退,預算赤字、失業率與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執政的勞工黨深陷貪腐醜聞,羅塞芙也捲入其中。



 



羅塞芙被指2014年競逐連任時,非法操縱政府帳目,掩飾財政赤字增加,嚴重「違反預算法規」。



 



對於諸多指控,她始終否認,並稱彈劾案為「政變」。據羅塞芙表示,自己在政壇不受歡迎的主因為打擊貪腐。然而,彈劾她的參議員卻反駁,她與所屬的勞工黨,為維持霸權,反覆做假帳,隱瞞國家陷入嚴重經濟危機的事實,才是腐敗之源。



 





巴西總統羅塞芙於2016年8月31日遭彈劾下台。(維基百科)


 



巴拉圭總統——盧戈 (Fernando Armindo Lugo Méndez), 2012年



 



2012年6月15日,巴拉圭警方在卡寧德尤地區強行驅逐占領私人農莊的農民,引爆激烈衝突,造成11名農民和6名警察死亡,80人受傷。



 



事後,總統盧戈遭控對衝突事件處置不當,嚴重瀆職,最終遭參議院彈劾,被迫下台。



 





遭彈劾巴拉圭總統,盧戈。(維基百科)


 



韓國總統——盧武鉉,2004年



 



南韓總統盧武鉉上任第一年遭踢爆親信在競選期間收賄,使他陷入信任危機。後又因一次失當發言,表示「期望國民大力支持開放國民黨」,被指責違反《選舉法》總統應在選舉中保持中立的原則,遭到國會彈劾。



 



國會通過彈劾案後,盧武鉉遭停職超過60天,最終在憲法法院否決彈劾案之下才恢復職權。卸任後,盧武鉉遭查出涉嫌收受商人朴源次鉅款,自稱「無顏面對國民」,最後跳崖自殺。



 





盧武鉉卸任後,自殺身亡。(維基百科)




印度尼西亞總統——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2001年



 



瓦希德1999年就任印度尼西亞總統,掌權21個月後因涉及兩項貪污醜聞遭國會彈劾,被迫下台。



 



在職期間,瓦希德多次擅自開除內閣成員,以安插自身人馬,引起政壇不滿。此外,為了阻止亞齊獨立運動,瓦希德向印尼國營糧食局和汶萊蘇丹索取巨款,卻始終未清楚向公眾交代這筆巨款的下落,國會因此對他展開彈劾。



 





 



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1974年



 



尼克森因「水門案」(Watergate)醜聞遭彈劾。經證實,他於1972年競選總統期間,在當時民主黨競選總部水門飯店(Watergate Hotel)內非法裝設竊聽器材。後續調查指出,原先聲稱不知情的尼克森,不但知情,更參與掩蓋錯誤。



 



1974年8月8日,尼克森深知失去國會及民意支持,主動辭去總統一職,免去遭彈劾下台命運。



 





 



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1998年



 



198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和白宮女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之間的性醜聞遭踢爆,引發一系列調查和日後對柯林頓的彈劾。



 



在這起著名的「拉鏈門事件」之初,柯林頓曾宣誓作證,否認跟陸文斯基有不當性關係,後遭查出所言不屬實。反對黨因此指控柯林頓作偽證罪以及妨礙司法,並對他提出彈劾。





該彈劾案最終因未達人數門檻,控罪不成立。柯林頓逃過被彈劾的命運,卻留下性醜聞,成為其總統8年任期的汙點。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