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1日以《歐盟再見!老牌民主國家的十字路》為講題,邀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張福昌回顧英國脫離歐盟的前因後果,並提供關於歐盟現況與發展的深入觀察。張福昌認為,英國脫歐後協商不僅複雜,英國亦無太多談判籌碼。而即使目前極右的疑歐勢力在難民與歐債危機中上揚,日前慶祝60週年的歐盟將能在英國脫歐的打擊後繼續走下去。
專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德國科隆大學(Universität zu Köln)博士張福昌認為,有鑑於台灣在英投資數目相對較小,英國脫歐對台灣的直接影響不會太大,但部分在英展有企業版圖的跨國企業可能受到較大衝擊。
沙龍主持人、台灣大學「台大講座」教授管中閔對此補充,與歐盟簽有自由貿易協議(FTA)的南韓作為台灣的經濟競爭對手,在英國脫離歐盟自貿範圍後,可能代表台灣多了一些與英國貿易的機會。
張福昌表示,英國加入歐洲聯盟組織的過程有過不少顛簸,「可以說英國的疑歐氣氛一直是存在的。」民調顯示,英國人民不僅對歐洲身份認同不強,也不滿意受到布魯塞爾的管理。
張福昌指出,有4大事件可看出英國在歐盟中並不合群。一是拒絕加入歐元區,二是拒絕加入申根區,三是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勝於歐盟軍事統合,四是對預算規劃不滿。對此,英國前首相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在1984年堅持「拿回我們的錢」,爭取到歐盟退稅(rebate)。
張福昌解釋,英國不合群的原因有著兩層背景。首先是大英帝國在全球版圖、民主政治、工業經濟先聲、以及文化層面上的驕傲,其次是三環外交(three circles)的政策。
三環外交為英國辨識出三層外交聯盟關係,第一環為大英國協,第二環為美國為首的英語國家,第三環是歐陸國家。這是由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於二戰後提出的策略。他認為英國應善用自己同處這三環中的獨特位置,持續發揮影響力。這個策略大抵獲得後續英國政府的維繫。
3月29日,英國現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已正式向歐盟啟動脫歐。若無延長時程,英國將在2019年3月正式脫離歐盟。扣除歐盟成員國協商、撰寫草案、歐洲議會表決等時間,真正的協商時間可能只有16、17個月。張福昌表示,需要協商的政策大約有2萬1000項,若實際可運用的時間只有500天,一天要談定42項,確實非常困難。
張福昌指出,但協商的主要焦點會落在4大議題。一是如何保障英歐雙方僑民的權益,以及在公投中辯論激烈的移民管控方式。二是維繫北愛和平及愛爾蘭國界問題,這在梅伊的脫歐通知信列出的7項原則中也獨自佔有一項。
三是英國的「分手費」,歐盟要求英國需支付身為成員國時承諾的經費、歐盟官員退休金等約600億歐元(約新台幣1.97兆元)的分手帳單,並希望這能在英國重視的貿易協談之前敲定下來。第四是未來的貿易與安全合作關係,脫歐通知信在此部分的言詞一度被認為有以維安合作要脅貿易優勢的意味,英國外交大臣及脫歐大臣則已趕緊澄清並無此意。
張福昌認為,英國在脫歐談判好像真的沒有什麼籌碼。英國目前最重視的是貿易與僑民權益,雖然英國是全歐盟僅次德國的第二大GDP貢獻國,但英國與歐盟市場差距仍是相當大的。歐盟方面也已多次表明,英國不會享有特殊待遇,有許多人民在英國境內的東歐國家立場應也會相當強硬。
以英國脫歐為先聲的疑歐勢力在歐洲崛起,以及近年因戰事推波助瀾的難民危機,是不少與會者關心的歐盟議題。張福昌對此表示,歐盟現前的兩大危機是歐債與難民危機,疑歐派的政黨也乘此勢而起。尤其移民議題夾帶恐怖主義的威脅,各國政府因此承擔更大壓力。
但張福昌認為,這兩大危機都已在解決的軌道上,但很難在短期內立即看到成效。他認為,操弄單一議題的政黨活動空間會在議題退燒後大幅縮小。歐盟在此之前,也已度過多次內部制度的挑戰,他認為歐盟將能夠度過這波危機。
張福昌也指出,西方另一反建制實例是勝選美國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但其移民禁令數度被聯邦法官擋下,掃蕩「歐巴馬健保」(ObamaCare)的行動也遭受挫敗。他樂觀認為,「反建制不是常態,而且也沒有勝利的基礎。」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愚人節限定 Google Map推出經典小精靈遊戲
●【影片】英國啟動脫歐 英磅波動受矚目
●【影片】爸媽快報名! IKEA 小小店長體驗營
●【影片】巨石後又一新作 法國行為藝術家挑戰人體孵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