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深律師遭遇重症打擊,導致她無法執行原本的工作。當斷層掃描成為家常便飯,腦部掃描圖是最常見的「肖像照」,她決定轉行當藝術家,把可怕的黑白照變成繽紛的藝術品。
美國藝術家伊莉莎白.詹姆森(Elizabeth Jameson )曾經擔任民權律師20年,在大腦開始發生病變後,一度無法開口說話。經過治療,她又能夠說話了,但在1991年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使她無法進行律師工作。腦部斷層掃描也成為她生活裡的重要部分。
詹姆森為了追縱病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腦部掃描,她把這個過程稱為「一種對腦部構造的深度陶醉」。當她面對核磁共振成像(NMRI)時,能夠確實地看到自己「有瑕疵的」大腦長什麼樣子,缺乏色彩的圖像能讓她慢慢習慣這種令人費解的疾病,而這個疾病將導致她的四肢癱瘓。
她的腦部掃描原本是黑白分明的,只用較小的尺幅、少許色彩來反映複雜的病情,這些描繪她「腦部」的畫像並不完整。因此詹姆森決定改變,並曾經到藝術學校上課。
詹姆森的作品包含絲綢畫、銅板蝕刻版畫與多媒體裝置,大部分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為創作起點。她使用彩虹色調,就像在製作一種自畫像。這些作品來自她腦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提供醫生和病患有趣迷人的視覺體驗,進一步鼓勵他們面對疾病。
詹姆森作品呈現腦幹、頂葉、側腦室和血管等構造,有時是器官放大的掃描結果;有時則將整顆頭呈現出來,藉由美麗的暈染色彩,帶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感受。例如作品〈和自己對話〉(Conversation with Myself)是兩個人相對的側臉,押上活潑的藍底。
〈藝術家腦部自畫像2〉(Self Portrait of the Artist’s Brain 2)(翻攝自赫芬頓郵報)
詹姆森的作品受到許多單位收藏,例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史丹佛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的腦科學研究中心等,並曾在許多科學出版品刊登。
詹姆森告訴《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受到大腦能夠轉變的能力啟發,我的作品處在科學與藝術的交界點、社會和疾病的臨界點。」「我的目標是擴展肖像照慣常的定義,挑戰觀者去質問人類缺陷的意義。」
詹姆森的作品由助手協助完成,她表示:「當我收到實際的掃描結果時,不會想看著它們。它們是黑白而醜陋的,許多病人擁有同樣的感受。我希望能帶走觀看掃描圖的恐懼,我們現在都被科技規範了,是在跟這些圖像對話,而不是談論這個疾病。我決定在它們的複雜裡找尋美感。」
※全文授權轉載自非池中藝術網,作者為陳乃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