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年方34歲的梁振英被推選為中國(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協助起草香港1997年回歸後的相關法條,當時年紀輕輕的梁振英遭外界質疑,若不是共產黨員,怎能有如此權力與地位。
梁振英選擇不回應,但「共產黨員」身分的疑雲卻一路跟隨,直到他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還是沒有給出答案。
2012年,人民网援引新华网消息,及时公布了候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同志简历;2016年,澎湃新闻援引人民日报消息,以日本客户端的名义宣布梁振英同志2017年弃选。 pic.twitter.com/qF52giKvnK
— 文涛 (@wentommy) 2016年12月9日
2016年12月9日下午,梁振英給了另一個答案:「我不會尋求特首的連任」,全港譁然。
1954年出生的梁振英(Leung Chun-ying),父親是名香港警察,家中排行第二,為家中獨子。
5年級時,梁振英獲得獎學金,前往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 secondary school)就讀,1974年,前往英國,以在當地餐廳半工半讀的方式就讀布里斯托理工學院(Bristol Polytechnic,現已改制為西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並取得學士學位。
1977年,梁振英返港,30歲那年幸運成為仲量聯行(JLL)的合夥人,1981年與律師唐青儀結婚,42歲時,梁振英已是中國政府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的副主任,在政壇嶄露頭角。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梁振英於隔日在報章刊登署名聲明:「強烈譴責中共當權者血腥屠殺中國人民」,卻在2010年稱,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應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頭一人,而非劉曉波,引發爭議。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正式移交到中國政府手中,梁振英成為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2年後,更成為戴德梁行(DTZ)亞太區的主席,獲得「打工皇帝」的頭銜。
2003年起,梁振英陸續擔任第10屆及第11屆的中國全國政協常委。
梁振英曾經是匪全國政協常委,如果卸任繼續回任常委,那都好說。如果專為他增設副主席,那便是匪幫領導人,香港本地法律很難制裁他。
— Philippe (@PhilipsShiu) 2016年12月9日
2011年,梁振英決定辭去行政會議召集人一職,宣布參選香港特區第4屆行政長官選舉。
隔年3月25日,在1200名香港選舉委員會委員中獲得了689票,擊敗了原本選情看好的唐英年(Henry Tang),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屆行政長官。
值得注意的是,唐英年在特首選舉中所獲得的285票,削弱了梁振英就任特首的正當性,也讓梁振英贏得了「689」的封號。
2012年7月1日,梁振英就任特首後,誓言將成為全民特首,並推動2項政策:禁止中國孕婦前往香港待產,取消所謂的「雙非配額」,以及對在香港炒樓的外國人課以重稅,頗受好評。
然而,梁振英與當時港府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Fanny Law)共同推動教科書中編入「愛國教育」的教改政策,卻成為梁振英失去民心的開端,香港民眾發動大規模上街遊行,「洗腦」教改失敗收場。
2013年10月17日,梁振英成立政改諮詢小組,準備啟動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產生辦法及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辦法,由於條件嚴苛,失去民主精神,引發中國緊縮香港自治的疑慮。
隔年7月15日,梁振英逕自宣布啟動政改首部曲,引爆更大規模的遊行,其中,自9月26日至12月15日的「佔(領)中(環)運動」受到全球矚目,由於鎮暴警察向靜坐民眾噴灑胡椒水,民眾以雨傘阻擋,外媒便以「雨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稱呼這場群眾運動。
港大民研顯示,梁振英的支持度由由上任時53.8分,一度低至36.2分。
-----頭條日報App下載-----
Android:https://t.co/9H2aFP1rt7... https://t.co/yTyNg5VHB1
— Headline Daily (@headlinedaily) 2016年12月9日
2016年9月4日,部分本土派的年輕世代當選立法會議員,2名新科議員梁頌恒、游蕙禎卻在宣誓時,更改就任誓詞,遭梁振英領導的港府一狀告上法院,法院最終撤銷梁、游2人的民選議員資格。
綜觀梁振英任內,縱然初就任時,凍結雙非配額與打擊炒房,頗獲好評,然後續施政卻一再配合中國政府收緊對香港特區的控制,使他的支持率直直落,並在9日宣布,放棄爭取特首連任,專心陪伴照顧家人,政治生涯暫時劃下句號。
【香港特首梁振英将不寻求连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周五表示他将不寻求连任。这位在香港非常不受欢迎的领导人的这一意外决定可能有助于缓解香港当地针对北京方面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https://t.co/ynthNCHrHD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ChineseWSJ) 2016年12月9日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