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電玩名人堂候選名單公布 你玩過哪些?

廖國安    2017年03月29日 13:27:00

跨越數十載和數個平台,自數千個遊戲中揀選而出,28日,美國紐約(New York)雷斯壯(The Strong)博物館宣布2017世界電玩名人堂最終入圍名單出爐,12個入圍的經典遊戲將角逐今年6個名人堂名額,評選工作則交由國際電玩學術記者委員會負責,屆時雀屏中選的6個贏家將在5月4日進軍世界電玩名人堂。



 



雷斯壯國際電玩遊戲中心主任戴森(Jon-Paul Dyson)指出:「這些遊戲的共同點是他們都為電玩世界和流行文化帶來了不可否認的影響。」



 





 



世界電玩名人堂今年邁入第3屆,目前的名人堂成員有:《俠盜獵車手3》、《薩爾達傳說》、《小精靈》、《俄勒岡之旅》、《模擬市民》、《音速小子》、《魔獸世界》、《超級瑪利歐兄弟》、《毀滅戰士》等。



 



2017世界電玩名人堂入圍名單



 



《大金剛》(Donkey Kong)



 



1981任天堂發行的大型機台遊戲,《瑪利歐系列》開發者宮本茂的早期作品,其機台估計銷售量為13萬。



 





 



《太空戰士7》(Final Fantasy VII)



 



1997年發行,是SONY PlayStation平台上第二暢銷的作品,為首款使用三維電腦圖形和全動態影像的遊戲,銷售量超過1千萬套。



 





 



《最後一戰:戰鬥進化》(Halo: Combat Evolved)



 



在2001年與遊戲平台Xbox同步發售的科幻遊戲,銷售超過600萬件,其系列作後更以小說、漫畫等呈現其背景故事和遊戲未提及的細節。



 





 



《微軟接龍遊戲》(Microsoft Windows Solitaire)



 



自1991年的Windows 3.0起隨著微軟作業系統被安裝在超過10億台電腦中。



 





 



《精靈寶可夢 紅·綠》(Pokemon Red and Green)



 



1996年推出,是《精靈寶可夢》系列的開山之作,其系列至今已銷售超過2.6億件,拍攝了超過800部電視影集和17部系列電影。



 





 



 



《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



 



在1996年發行,以恐怖與第三人稱射擊為主的電子遊戲作品,其改編電影帶來的收益在全球已超過12億美金(約新台幣365億元)。



 





 



《快打旋風2》(Street Fighter II)



 



1991年推出的一款大型機台格鬥遊戲,大型機台中最暢銷的遊戲之一,被廣泛認為是格鬥遊戲的先驅。



 





 



《古墓奇兵》(Tomb Raider)



 



1996年發行的第三人稱動作冒險遊戲,在全球銷售超過5800萬套。



 





 



 



《Wii 運動》(Wii Sports)



 



2006年發行,由日本任天堂公司製作,是一款適用於Wii遊樂器的電子遊戲,使用運動傳感器,令玩家能以類似於生活中各項目真實的運動方式遊玩,銷售超過1億套。



 





 



《傳送門》(Portal)



 



2007年發行,一款第一人稱平台解謎遊戲,曾榮獲遊戲開發著選擇獎(GDCA)2008年年度最佳遊戲。



 





 



《迷霧之島》(Myst)



 



1993年發行的一款圖形冒險益智遊戲,是20世紀90年代最暢銷的遊戲,銷售超過600萬套。



 





 



《真人快打》(Mortal Kombat)



 



1992年首次推出,其作品的賣點是其真實血腥的效果,但也因此引起廣大爭議,促使了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SRB)的成立。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無視警報強行登山 日本雪崩釀8死



【影片】德國博物館遭竊  百斤重金幣消失無蹤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