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廢氣排放 航空業每年浪費大量資源

徐華廷    2017年04月03日 08:00:00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資料顯示,全球航空業每年製造大量的廢棄物,且這個數字正不斷攀升。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即使許多航空公司及機場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實務上仍然存在著許多阻礙。



 



根據2016年美國環境保護署(EPA)資料統計,大型商用飛機產生的廢氣佔全球交通總排放量的11%。預計到2050年,排放量會再隨著觀光需求的上升再增加50%。



 






 



然而除了空氣汙染,目前航空業還有另一個嚴重的問題─資源浪費。



 



根據IATA統計指出,2016年有520萬噸的廢棄物來自於飛機客艙,這個數字相當於260輛車子的重量總和。IATA甚至預測,未來15年這個數字還會再成長一倍。



 



這些廢棄物不乏食物、紙巾、食物托盤、牙刷、耳機套…等搭機時會使用到的東西。一般是在飛機落地後將這些東西清出,而其中大多數會以焚燒或是掩埋的方式處理。



 





(Creative Commons CC0)


 



廢棄物減量行動



 



目前已經有些公司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設法去降低資源的浪費。



 



在西班牙,多家航空公司正在執行聯合計畫。伊比利航空(Iberia Airlines)計畫負責人赫米拉(Juan Hermira)表示,這項計畫預計要在2020年前回收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80%的客艙浪費。為了順利推行,他們已經計畫未來要訓練2500名客艙服務員來進行垃圾分類的訓練。此外還會包含簡化飛機食物的包裝以及回收餐具的使用。



 



赫米拉指出,他們也計畫利用大數據分析,來掌握飛機旅客的資訊。舉例來說,如果瞭解了商務旅客的飲食偏好,就可以更精準地掌握餐點的數量,如此一來便可減少浪費。



 



而在英國倫敦,則是由機場率先做出改變。蓋威克機場(Gatwick Airport)在去年研發出了一種設備,它能將廢棄物轉換成為能量,如此一來他們便可以減少用卡車運輸廢棄物的次數。未來他們希望能強化這個設備,將轉換而成的能量用做航站的暖氣供應。



 





 



雖然已經有許多公司已經開始做出改變,但是這些廢棄物的產量還是不減反增。



 



法規、現實成減量阻礙



 



IATA環境部負責人基爾(Michael Gill)認為,各國的管制是一個關鍵。他進一步舉例,雖然有的航空公司會將還沒被食用的餐點供給慈善機構,但像歐盟因為對於境外食品有嚴格的管制,某些特定食物在下飛機後只能被焚化或是掩埋處理。



 



目前已經有機場會針對垃圾做來源的分類,TUI航空(TUIfly)的團隊環境部經理戈文別夫斯卡(Magda Golebiewska)表示,像是東米德蘭茲機場(East Midlands Airport)和蓋威克機場會提供幾個袋子,上面分別標示不同的來源地,服務員便可以依照製造地來做分類。



 



但戈文別夫斯卡也提到目前的困境,由於飛機上的服務員都非常忙,他們在販售產品和照顧旅客之餘根本沒時間去分類,所以到最後這些廢棄物還是被全部集中在一起丟棄。



 



廢棄物減量 環境、企業共創雙贏



 





 



但事實上,不論是減少浪費,或是做好廢棄物的後續處理都能為企業帶來效益。



 



IATA資料指出,這些客艙所產生的浪費每年讓航空產業損失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元)。



 



航空顧問公司MNH的執行長蘭斯(Matt Rance)建議道,航空公司應該要去瞭解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而非關注其單價,像是研發更耐用的耳機或毛毯。



 



基爾也認為如果航空公司能致力於改善這些浪費,將有助於提升它的企業形象。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中國禁象牙貿易 境內1/3商家被迫歇業



●【影片】武裝無人機執法 美國康州警局成首例



●【影片】愚人節限定 Google Map推出經典小精靈遊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