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金片】 達賴喇嘛夏宮有尊14英尺高佛像 《不丹是教室》導演親舅舅就是「他」

許雅慧    2023年08月21日 18:30:00

很少人知道,達賴在印度第二個休息處,就在Norbulingka。《上報》這次更特別帶大家,前往一睹「達賴喇嘛祕密花園」。裡面有十分罕見的精緻木雕雕工及建造建築。



 



其中,製作團隊更全神貫注地建造一尊擁有14英尺高鍍金佛像,用手工錘打銅片完成,建築平面圖由日本建築師中原一宏,依觀世音菩薩比例設計。



 



 



1984 年達賴喇嘛供資購買



 



這裡位於德蘭薩拉東邊,除了寺廟正殿,製作博物館品質的藝術品外,這裡還經營各種酒店業務,包括三間賓館和兩家餐廳。



 



1995年,達賴喇嘛為羅布林卡學院正式揭牌。1996年,達賴成為羅布林卡信託基金會主席,保留這職位直到2015年,達賴從該社區所有官方職位退休。之後由第7世嘉傑永津林仁波切接任,他是達賴喇嘛高級導師和甘丹赤巴的轉世,直至 1983 年圓寂。



 



官方影片:



 





 



據Norbulingka  Institute官方介紹紀載,1980年代初,印度的宗教文化部部長格桑益西和夫人金益西開始設想在印度建一個機構,作為西藏藝術保存處,並且提供藝術家實踐地方。主要目標是讓西藏藝術恢復昔日的輝煌,在材料選擇、工藝質量和傳統方法的堅持方面遵循最嚴格的標準。



 



原本這片土地 1984 年由達賴喇嘛提供資金購買,1988 年羅布林卡願景被外界認同,並接受人的慷慨捐贈後,開始有了建設。



 





大殿門口。(許雅慧攝)


 



 





通往大殿的步道庭院。(許雅慧攝)


 





庭院供奉觀世音菩薩,人來的遊客和信眾都能來此祈福。(許雅慧攝)


 





這裡飯店,和達蘭薩拉Chonor  House同屬一個管理,但規模較小些。(許雅慧攝)


 



該建築平面圖由日本建築師中原一宏,依照觀世音菩薩比例設計,車間和辦公室呈千臂形狀,寺廟為頭部,水泉位於中心。大部分藝術家參與學院建設,學院設計也採用藏式建築風格。



 



 





 



 









文物館裡面有各式木雕,傳達西藏文化各種生活和重要慶典。(許雅慧攝)


 



這裡的木雕師和木匠建造所有家具而唐卡畫家更是一一地完成寺廟牆壁上的壁畫。雕像製作團隊更是全神貫注地建造一尊擁有14英尺高的鍍金佛像,用手工錘打銅片完成。



 







14英尺高的鍍金佛像,用手工錘打銅片完成。(許雅慧攝)


 







達賴為保存西藏文化,這裡有傳統唐卡和相關手藝文化創作,許多文化創作者在此延續、傳承。(許雅慧攝)


 



羅布林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存造像、唐卡繪畫、唐卡貼花和木雕等宗教藝術。希望能將這些才華橫溢大師提供好的環境,​​將他們技傳授給新一代藝術家。



 



 



官網  : https://norbulingka.org/pages/history-of-norbulingka



 



 



 



spiti kaza  monastery



 



除此之外,在spiti kaza  monastery位於喜馬偕爾邦斯皮蒂山谷kaza小鎮。2009年新建,裡面建築充滿藏族薩迦文化。



 



它是著名的佛教學者兼翻譯家洛欽仁欽桑波(Lochen Rinchen Sangpo)建造的108座寺廟之一。2009年7月9日當天,達賴喇嘛摩尊者為新薩迦登久寺落成典禮。



 









spiti kaza  monastery位於喜馬偕爾邦kaza小鎮,裡面建築充滿藏族薩迦文化。(kaza  monastery提供)


 



廟方近年來還興建一處小學,廟旁也將設置養老院,預計每房一廳一衛,十分舒適。



 



該廟另一處為達賴專屬和康薩霞仲仁波切設置的客房,裡面簡約寧靜,書香內充滿藏族壁畫和書冊,無論是休息閱讀,亦或是接待外來上賓,透過窗的光線,可看出屋內每一處設計規劃出別出心裁,既莊重而高雅。



 





廟方近年來還興建一處小學。(kaza  monastery提供)


 





廟左邊新建物,為達賴專屬和康薩霞仲仁波切設置的客房。(kaza  monastery提供)


 



此外,知名影星郭富城今年4月,低調訪台參與塔澤堪仁波切生日會及法會。當天一共有以尊貴的第42任薩迦法王、法王子無著金剛仁波切、法王子阿尼金剛仁波切、也包含宗薩欽哲仁波切、康薩霞仲仁波切、多位仁波切、堪布、祖古、僧眾、尼師出席,現場十分熱鬧。



 





康薩霞仲仁波切到捷克。(許玉暄提供)


 



 







康薩霞仲仁波切與信眾互動。(許玉暄提供)


 



 







康薩霞仲仁波切幼小到至今模樣。(許玉暄提供)


 



台灣信眾許玉暄和康薩霞仲仁波切之間有深厚、親如母子濃郁地感情。被康薩霞仲仁波切尊稱「阿瑪拉」的許玉暄,她盼望「23年的歲月,一尊救世濟人的活佛,在成長栽培修行的過程,祈求有緣眾生,可因他而peaceful。」



 



 



宗薩佛學院



 



看過《高山上的世界盃》,和《旅行者與魔術師》電影嗎?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是世界第一個喇嘛導演,也是知名武打演員李連杰皈依上師。



 





 



去年,宗薩欽哲仁波切將於9月24日舉行以「佛法與禪修」為題的線上開示,並於9月25日,在新加坡與李連杰網上直播對談《心經》



 





 



不僅如此,台灣著名話劇導演、「表演任務坊」負責人賴聲川與丁乃竺的寶貝女兒賴梵耘,還嫁給不丹駐科威特大使的獨生子巴沃邱寧多傑(Pawo Choyning Dorji)。賴聲川女婿Pawo親生母親,正好是宗薩仁波切的堂姐,所以,婚禮就是由宗薩仁波切證婚。



 





Pawo和李安合影。(Pawo Choyning Dorji臉書)


 







宗薩仁波切許多精彩照都出自Pawo攝影巧手。(Pawo Choyning Dorji臉書)


 



然而,「不丹是教室」(Lunana: A Yak in the Classroom,2019年),就是Pawo和妻子賴梵耘(賴聲川女兒)聯手製作,劇情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獲得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獎提名。2020年間,Pawo還以電影《不丹是教室》入選台北電影節。



 



Pawo在2006年接觸到宗薩仁波切,通過與他的合作開始電影製作,並在2013年《瓦拉:祝福》中擔任導演助理,之後2016年擔任《嘿瑪嘿瑪》的製片人。



 



 





 



其實,藏傳佛教派系極多,大概可分寧瑪(紅)派、噶舉(白)派、薩迦(花)派、格魯(黃)派等四大教派。其中,知名的達賴,則是藏傳佛教中格魯派(黃教)轉世傳承的重要領袖。印度除知名達賴的大昭寺外,喜馬偕爾邦境內還有其他教派學院在此。



 



譬如,知名的宗薩欽哲確吉羅卓辯經佛學院,是位於印度喜馬偕爾邦炯達拉的佛教大學,僧眾們穿越喜馬拉雅山來此就讀,他們來自超過300所寺院的不同藏傳佛教傳承,學僧在這裡受教於訓練良好的堪布。



 



宗薩欽哲確吉羅卓辯經佛學院,2004年11月落成啟用,也被公認為高階佛法教育的領航者之一。同時,管理不丹兩所寺院,更在澳洲、歐洲、北美洲和亞洲成立佛法中心。



 







宗薩欽哲確吉羅卓辯經佛學院,也被公認為高階佛法教育的領航者之一。(許雅慧攝)


 





宗薩欽哲確吉羅卓辯經佛學院內大殿。(許雅慧攝)


 




【獨家直擊】前進印控喀什米爾、《印中邊界》系列報導



 



●【印控喀什米爾慵懶片】中央軍隊統管+疫情 船屋老闆難過:4年來「生計斷炊」完全沒業務



 



【前進《印中邊界》】印邊防部隊在喜馬拉雅山群控制線一觸即發 整平道路提升戰能



 



【前進《印中邊界》實彈片】比台海關係更緊張 印度認定「台灣是中國一省」



 



【印控喀什米爾軍鎮片】Srinagar機場充滿肅殺氛圍  整條街軍警圍城監控



 



●【心靈避風港達蘭薩拉】中國、印度洪災嚴重 達賴喇嘛籲:為受害者們祈願



 



●【鍍金片】 達賴喇嘛夏宮有尊14英尺高佛像 《不丹是教室》導演親舅舅就是「他」



 



●【泛舟片】《特色旅館》古老皇家莊園改成遺產酒店 影星李察吉爾曾是「這家店」房客



 



●【spiti valley公路探險之旅(上)】喜瑪拉雅山開發新處女地 歐美探險者旅遊天堂



 



●【spiti valley公路探險之旅(下)】機車愛好者挑戰「世界最高郵局」 行走中國西藏只要2天



 



●【滑雪片】 世界第二高纜車在Gulmarg 高爾夫球場冬天變滑雪勝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