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加薩走廊】回收工廠咬牙苦撐 成當地經濟命脈

曾涵郁    2016年10月28日 08:00:00

多年來位處中東的加薩走廊(Gaza Strip,下文簡稱加薩)由於領土糾紛,政治軍事衝突不斷,當地原料短缺,大部分的工廠皆已閉門歇業,唯獨拉姆拉維(Omar Ramlawi)的塑膠工廠在紛擾之中依然正常運作,而它生存下來的秘訣就是回收。



 



由於以色列政府與當地伊斯蘭武裝份子「哈瑪斯」(Hamas)衝突不斷,加薩地區長年經濟蕭條,民生凋敝,如此一來,回收自然不會是加薩當地發展的重點項目。空罐與購物用塑膠袋遍佈加薩的海灘和道路,充分的證明當地民眾缺乏環保意識。



 



拉姆拉維試圖改變這一切,他開始大量回收塑膠袋、瓶罐和其他塑料廢物來維持工廠運轉。



 



資料來源、照片:《美聯社》,製表:曾涵郁、潘世惟


 



自給自足



 



由於以色列對加薩進行封鎖政策,因此當地原物料缺乏,拉姆拉維表示,他本來必須關閉工廠,並資遣50多位工人,但是感謝回收的永續發展,他在加薩東部的工廠目前每天可以製造1.5-2頓的灌溉用輸送管、黑垃圾袋和電纜軟管等,這些東西主要都是銷往當地市場。



 



拉姆拉維表示:「由於進口被限制,我們必須使用加薩本地可以提供的原料並且再次利用。」



 



2007年,「哈瑪斯」從時任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g)手中武裝奪取加薩後,以色列與埃及皆對加薩地區實施軍事封鎖,限制該區人與貨物的流通。



 



 





 



 



封鎖進口苦



 



以國政府相信,為了防止「哈瑪斯」再度建立火箭和其他軍事工廠,此項封鎖政策是必須的。然而這樣的圍堵卻也摧毀了當地的經濟,在原物料缺乏的情況下,許多工廠接連倒閉,根據世界銀行估計,加薩當地失業率已高攀至40%。



 



以國當局不時對加薩地區的進口實施管制,拉姆拉維工廠的主要原料「聚乙烯(polyethylene, PE)」也包括在內,近日更是每況愈下,以國已全面禁止進口數月,拉姆拉維表示,他已經有3個多月沒收到原料貨物。



 





 







 



以色列國防部政府領土活動協調局(COGAT)負責處理加薩平民事務,該局發布聲明表示,「聚乙烯」被列為雙重用途原料,「哈瑪斯」武裝組織有可能將此原料用於軍事用途。進口相關原料必須通過層層安全檢查,以確保「聚乙烯」貨物被送往正確的地點。



 



回收是長期的事業



 



加薩市政環保部部長阿布拉罕(Abdulrahim Abu al-Qomboz)表示,加薩走廊每天會產生近1700噸的廢料,塑膠占其中的15%,環保部當局相當歡迎回收相關業務。



 



在拉姆拉維的工廠裡,2位工人將收集來的塑膠水箱、飲料瓶等塑料廢物進行分類並送入絞碎機,絞碎後的塑料會被放入裝滿液體的箱子,工人以鐵鏟攪動清洗,最後,將它們倒入桶子晾乾。



 



工人正在清洗塑膠碎料。(美聯社)


 



這些塑料在機器和人工處理後初步加工成小型塑膠球體,之後在與未加工的「聚乙烯」一同送入生產線。以上這些步驟可以將廢料改變為與「聚乙烯」相似的物質。



 



拉姆拉維表示,如果沒有這樣再利用的流程,數個月前他早就該耗盡原料並關閉工廠,這些塑料主要是從垃圾掩埋場獲得或是由窮困的無業人士在道路上收集而來。



 





加薩的巴勒斯坦民眾在垃圾中找尋塑膠廢料。(美聯社)


 



好過身無分文



 



加薩當地民眾艾李飛(Nasrallah al-Rifi)是6個孩子的父親,他無法在當地獲得一份正常的工作,每日在垃圾中翻找塑膠廢物以換取微薄收入。



 



他說:「我做這工作是為了養活我的孩子。」他將這些回收物資賣給分包商,這些分包商再將收來的物資送往類似拉姆拉維的工廠,一車的塑料廢物可以換得約15-20謝克爾(約新台幣160元)。



 



艾李飛說:「當我的孩子去學校時,我可以給他1謝克爾(約新台幣9元),這比他身無分文地到學校好的多了。」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