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有多嚴重? CNN:全球90%人口呼吸髒空氣

王子承    2017年01月13日 08:00:00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日報導,世界上高達90%的人口在呼吸的空氣,都違反了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的空氣品質標準。空氣汙染不但會增加肺癌和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另外也會造成中風,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氣喘中心主任卡特里(Sumita Khatri)表示:「儘管大家努力改善這個問題,但這件事彷彿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這仍然是一個持續性的問題。」



 








澳洲雪梨在今年就發出多次空污警告,倫敦在2017年開始短短5天內就空氣超標,2016年底巴黎也面臨嚴重空氣汙染問題,而中國的霧霾問題更導致多間學校、工廠被迫關閉。



 






 



9名死者中 1人死於空污





WHO和「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共同做出的報告顯示,全球平均9名死者當中,就有1人是因為空氣污染而喪命。



 



資料顯示空氣污染如何影響不同的城市,在中國,每年超過10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相關疾病,美國則約有3萬8000人。



 





報告顯示,中國2012年有100萬人因為空氣污染相關問題死亡。(翻攝自報告網站




各國都針對日益嚴重的空污提出政策和解決方法,美國環境保護局(EPA)製作了一份報告,讓每個人遇到空氣污染時,都能採取措施保護自己。



 



空氣品質指數(AQI)使用五種污染物來衡量空氣品質:地表臭氧,微粒污染(也稱「微粒物質」),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各污染物的數字範圍從1到500之間,分數高於150被認為「不健康等級」,超過300則是「危險等級」。當空氣差、空氣品質指數高的時候,以下是幾項可以採取的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有關於PM 2.5的圖表。(翻攝自報告


 



讓乾淨的空氣圍繞身邊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局的報告,待在有空調的建築物內,是減少污染物進入身體的最好方法之一。



 



卡特里表示:「我們建議人們留在室內,關上窗戶和使用空調。」他長期像向過敏患者提供建議。對於沒有空調的人來說,空氣清淨機是另一個選擇。



 








上周,中國官媒報導,中國政府將在學校採用新的空氣清淨機,以減少和有毒氣體和有害空氣微粒的接觸。



 



這些技術可用於過濾室外和室內污染物,如廢氣中的微粒以及花粉、黴菌、孢子和其他過敏原、感染因子。卡特里指出:「一些研究顯示可以有效減少50%的污染。」



 






 



有效的臉部保護





雖然聽起來有點極端,但記得戴上保護措施,包括口罩。雖然專家建議避免在空氣差時外出,但通勤上班等等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別無選擇,只能冒險出去,還是有些保護措施的。例如,走公園,而不是經過主要道路,可以減少暴露在污染中。



 





西班牙馬德里的交通警察正在空氣污染嚴重期間指揮交通。(湯森路透)




另外,環境保護局建議人們不要只使用防塵口罩來尋求保護,有些口罩、圍巾和手帕只能攔截較大顆的污染物,小的有害顆粒仍然可以穿越口罩。



 



卡特里表示:「工業用口罩是最有效果的。」工業用口罩包括N-95或P-100等,這幾種口罩通常是醫生和研究人員在使用,以避免傳染性細菌的污染。



 



北京一名戴口罩的女子。(湯森路透)


 



清潔你的家



 



卡特里說,她常常向她的患者建議,要常常打掃自己的家,「因為你平常會接觸到它們,這樣可以消除許多潛在污染物。」



 



卡特里也建議不要使用地毯,而要「用水擦拭地板」代替掃地,以免灰塵揚起。環境保護局也表示,拖地可以減少灰塵,並要避免沒有高效濾網的吸塵器。



 



另外,環境保護局也提醒大家,最好在乾淨而且沒有太多門、窗的房間裡睡覺,減少被空污影響的機會。



 





一名男子在北京空氣污染紅色警報時外出。(湯森路透)


 



回家先洗澡



 



此外,卡特里也說了一個額外的建議:回家時洗澡。卡特里表示,所有的污染物從鉛、一氧化碳到臭氧各種不同的物質,都對身體有著天生的發炎作用(innately inflammatory effect),長期來說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應從政策面解決



 



但是,儘管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到許多人,但卡特里認為這些都還是暫時的,要減少污染,需要同時制定政策來解決問題的根源。



 








南安普敦大學過敏和呼吸道遺傳學教授霍洛維(John Holloway)表示:「人們不應該搞到要去保護自己。」他表示,各國需要遵守他們簽署的條約,並應進一步促進使用電動和油電混合車,並減少或禁止使用柴油燃料。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