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70餘國代表將齊聚法國巴黎,針對「兩國方案(two-state resolution)」進行討論與背書。
根據這個方案,與會國家將要求以色列退出1967年6月「六日戰爭(Six-Day War)」中,自巴勒斯坦掠取的約旦河西岸與耶路薩冷東部,這也是165個聯合國會員國於2013年11月再次責成的決議,「讓巴勒斯坦建國,中東和平惟繫此途」。
Paris Peace Confab: France looking to jumpstart negotiations based on two-state solution - https://t.co/5YVnkLUNcL pic.twitter.com/DHOdB5EGKG
— Startup Proficiency (@SProficiency) 2017年1月11日
「兩國方案」為1974年的聯合國共識,並以《聯合國第194號決議案》(UN Resolution 194)為根本,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12日受訪時表示,這場國際會議旨在確保國際社會對於兩國方案的支持,並成為未來以巴2國直接談判的論述基礎。
「我沒有辦法接受現狀,人們總以為衝突會自動消失,這是不對的,如果我們放任和平契機消逝,不僅巴勒斯坦,連以色列的安全也會受到影響。」奧朗德如是說。
據悉,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都不會出席這場會議,法國此舉主要是希望藉由國際壓力,促使以巴2國正式重申信守兩國方案的承諾,同時,還將告訴以色列:不會承認它在1967年後所劃的疆域邊界,並要求與巴勒斯坦和平相處。
在1967年後,以色列陸續在佔領的約旦河西岸(West Bank)與耶路薩冷東部(East Jerusalem)進行屯墾,目前已有60萬居民在此居住,由於鄰近巴勒斯坦,雙方頻起齟齬。
"Jerusalem+West Bank+GAZA"are Occupied Palestinians Territories in 1967,UN Res 242 calling on Israel to Pull back to1967BL @realDonaldTrump pic.twitter.com/UDosJ3liBE
— Baz4peace (@Baz4peace) 2017年1月10日
最新的一波流血衝突發生於8日,1名巴勒斯坦男子開著卡車衝向以色列士兵,造成4死17傷的悲劇。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之前已多次表明,以色列不會歸還1967年所佔領的土地,同時反對巴勒斯坦獨立建國,聲稱將持續屯墾。
納坦雅胡12日也明確地拒絕接受兩國方案,指稱這是「歐巴馬政府在背後搞鬼(Obama administration of conspiring behind Israel’s back)」,他以「這是在對以色列下指導棋」為由,拒絕出席這場會議。
巴勒斯坦對於法國的提案與這場會議則表達歡迎與支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預計將在2月走訪巴黎。
1名法國外交官向《美聯社》指出,這場會議舉辦日期距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宣誓就職僅1星期,法國與國際社會對美國下屆總統川普送出訊息的明顯而強烈。
川普已提名佛萊曼(David Friedman)擔任新任的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選前也曾提出若入主白宮,將會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首都台拉維夫(Tel Aviv)的現址,搬遷到耶路薩冷,引發巴勒斯坦的強烈抗議,川普政府國務卿提名人提勒森(Rex Tillerson)12日出席聯邦參院提名聽證會時,指稱兩國方案是大家追求的夢想,但也質疑付諸實現的可能性。
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確定將參與這場會議,這也將是凱瑞最後一次以國務卿身分出席的國際活動,據稱,這是歐巴馬政府對以巴現勢最後的外交努力。
「中東」(the Middle East)一詞乃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被普遍接納並使用的現代英文;在此之前,這個地區(以歐洲或英國的視角)被通稱為「近東」(the Near East)。
西元前3000年,迦南人自阿拉伯半島遷徙至現今巴勒斯坦地區居住,並建立「迦南國」(Canaan),接著,腓尼基人遷徙至巴勒斯坦沿岸,成立了「腓尼西亞國」(Philistia),並開始與歐洲地中海及非洲沿海地區從事貿易行為。
@ICANFLA @BIZPACReview He's MORON. Bethlehem & Nazareth R in former Land of Canaan. The only palestine was Philistia. pic.twitter.com/VPOvUdPux3
— Charliehorse (@charliehorsecom) 2015年10月11日
西元前1900年,先知亞伯拉罕(Prophet Abraham)帶領著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Hebrews)到埃及定居。
根據聖經的記載,在西元前1200年摩西(Moses)又帶著希伯來人出紅海離開埃及重返了巴勒斯坦。在撒羅(Saul)的帶領下,希伯來人統一了巴勒斯坦並建立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建城者乃希伯來王國最有名的大衛王(King David)。由於耶路撒冷所在地是一座山丘,猶太人稱之為錫安山(Zion)。
而猶太人在被放逐之後,一心想返回錫安山重建國家與聖殿,後來,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就被稱為「Zionism」。
歷史上,耶路撒冷城曾兩度分別被亞述王國(Assyrian Empire)與巴比倫王國(Babylonian Empire)所摧毀,而猶太人也第一次遭受到被放逐的命運。
Winter #sunsets are soooo pretty. pic.twitter.com/8wi9pl9fMP
— Zion National Park (@ZionNPS) 2017年1月12日
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在消滅巴比倫王國後,允許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區居住。之後,猶太人又建造了第二座聖殿,巴勒斯坦並陸續受到希臘與埃及的統治。
羅馬人於西元前63年征服巴勒斯坦,而猶太人兩度叛亂抵抗羅馬政權的舉動,不但耶路撒冷被羅馬人所摧毀,猶太人也從此開始著被放逐的生活。
西元7世紀,先知亞伯拉罕兒子以實瑪利(Ishmael)後裔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當地的居民才逐漸被同化並信奉伊斯蘭教,這就是現今居住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祖先。
由於長期處於亡國狀態且被放逐的猶太民族不甘無法回到巴勒斯坦,同時,猶太人也逐漸在歐美國家(特別是英國與美國)中取得了經濟與政治優勢,猶太人復國的意念日漸強烈。
1921年,第12屆猶太「復國會議」(Zionist Congress)中,一致通過支持當時英國外相貝爾福(Authur Balfour)所提出的主張,貝爾福公開建議讓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
@LauraBM_RT anniversary of Balfour Declaration at this Scots politician who was the author of it .His East Lothian pic.twitter.com/nHq7OAcDNh
— KELLY CLELLAND 1 (@KELLYCLELLAND1) 2015年11月17日
二次大戰後,以色列在現址復國,引發阿拉伯民族不滿,雙方共爆發5次中東戰爭:1948年首次中東戰爭、1956年的蘇依士運河戰爭、1967年的六日戰爭、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以及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引發的戰爭,零星衝突至今則仍不時爆發。
When Israel was created, what happened to the Palestinians? pic.twitter.com/MQ9GFr1Urw
— Days of Palestine (@DaysofPalestine) 2017年1月7日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