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9個月修繕 耶穌陵墓復活節前重新開放

李宸儀    2017年03月21日 12:34:00

據信埋有耶穌聖體的「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一直以來都是基督徒心中重要的朝聖地,由於積年累月的耗損恐造成教堂倒塌,過去曾一度遭到以色列政府下令關閉。



 



2016年6月在共同營運此教堂的3個教會協商下,聖墓教堂進行了200年以來首次的維修工程,並已於2017年復活節前夕完成修復,讓信徒能再度一睹聖墓的莊嚴。



 





聖墓教堂重新對外開放。(湯森路透)


 



傳說中耶穌的陵墓



 



據《美聯社》(AP)報導,「聖墓教堂」為全世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自西元4世紀起已成為基督徒重要的朝聖之地。



 



主要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是在該教堂中被釘死於十字架,而教堂中的「聖墓小堂」(Edicule)中埋有耶穌的聖體。



 



教堂恐崩塌 遭以色列強行關閉



 



儘管「聖墓小堂」由堅硬的石灰岩和大理石材質打造,但久經雨水、風沙和蠟燭的侵蝕,也造成了建體一定的毀損。2015年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srael's Antiquities Authority)判定教堂有崩塌的可能,因此以色列警察即下令即刻關閉此教堂。



 



 





 



派系角力導致維修延宕



 



據了解「聖墓教堂」至今已有200年未經整修,其中原因便是共同營運該教堂的派系角力。



 



基督教派系中的希臘東正教會、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教會皆擁有「聖墓教堂」的營運權,一直以來對於維修教堂彼此意見相左,導致維修的時程不斷延宕。直到教堂遭到以色列封鎖,三方勢力才終於放下歧見,並於2016年6月展開維修工程。



 





東正教牧師進入聖墓內。(湯森路透)


 





遊客拍照。(湯森路透)


 



9個月閉門修復



 



來自雅典理工大學的修復團隊,負責此次「聖墓小堂」的修復工作,首先為加強建築體的抗震性,他們灌漿填滿聖墓的牆壁內,之後再將外牆石板一一拆除,清理上面斑駁的蠟滴與鳥糞後,再逐一用螺絲加固鎖回原位,同時再為壁畫與彩繪屋頂添上新色。



 



監督此次工程的負責人莫洛普盧(Antonia Moropoulou)表示,團隊在工程中曾進入耶穌的墓室內,親眼見證傳說中放置耶穌聖體的大理石,經過材質鑑定後,已證實此塊大理石年代口追溯到西元4世紀。



 





信徒於教堂內點蠟燭。(湯森路透)


 



3教共揭幕



 



由於聖墓建築年代已久,因此修復工作必須格外小心謹慎,該團隊共花了9個月的時間完成這項維修工程,並準備於22日邀請東正教與天主教世界領導人共同舉行完工儀式。



 



莫洛普盧表示,許多傳統的宗教習俗會造成建體的毀損,像是信徒將蠟燭黏於教堂牆壁上,希望能藉由這次不同宗教派系的合作開幕,宗教領袖們能倡導信徒改變相關毀損教堂的習慣。



 



目前聖墓小堂已完成了首輪的建體修復,但教堂底下的排水與汙水管道仍有待改善,營運教會將繼續募集修復資金,但未來幾年內已無緊急維修的必要。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