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新研究 恐改寫百年恐龍分支圖

王子承    2017年03月24日 07:00:00

自1888年以來,古生物學家依據骨盆骨骼的結構,將恐龍分為兩個不同的類別:骨盆與鳥類相似的鳥臀目(Ornithischia)和骨盆和爬蟲類相似的蜥臀目(Saurischia)。



而蜥臀目下又有兩個分支:草食性的蜥腳下目(Sauropoda)與肉食性的獸腳亞目(Theropoda)。



 





 



3月號 《自然》 頭版





現在,出現了一個革命性的假設,有可能使恐龍群體關係出現徹底的改變。



最近《自然》(Nature)上刊登了一篇名為《A new hypothesis of dinosaur relationships and early dinosaur evolution》的論文,主導該研究的英國劍橋大學、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巴戎(Matthew Baron)表示此論文將完全重塑恐龍家譜。



根據《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報導,研究人員仔細分析了70多種的恐龍化石和非近親關係( Non-dino close relatives),總共得出457個解剖特徵(Anatomical features)。



 



這些不同的特徵,放入電腦計算,組成共同特徵放在一起的家譜。而研究人員根據新的分析家譜,認為過去長期接受的分法可能是錯誤的,需要改變改變傳統。



 





論文內有關鳥臀目的特徵。(翻攝自然期刊


 



以特徵做區分



 



研究團隊利用解剖學分析多個早期恐龍的特徵,他們歸納出了2個新的恐龍分類,並將鳥臀目和獸腳亞目恐龍一同歸在了這一支中。



例如暴龍屬於獸腳亞目(獸腳亞目原屬於蜥臀目),但根據他們的研究顯示,獸腳亞目應該更接近鳥臀目一些。



另一方面,早期的肉食性恐龍艾雷拉龍(Herrerasauridae),根據該篇論文,應與蜥腳下目恐龍(例如草食性的雷龍)歸為一類,而不是屬於肉食性的獸腳亞目。



 









作者提出,這些肉食性恐龍中的類似特徵可能是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



此篇論文除了重新分類恐龍外,更提出假設,指出早期的恐龍是雜食性的,小體型,用兩條腿走路,並有能抓的前肢。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