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奪777票當選 中國幕後扮演關鍵角色

林沿瑜    2017年03月26日 14:46:00

香港特首選舉26日上午進行投票,香港政務司前司長林鄭月娥在1194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中奪下777票,順利當選香港第5屆特首,同時也是香港史上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在提名階段已獲得580名選委的支持,所以外界本認為她可以輕易勝選,尤其不斷有消息指出,她是中國當局「唯一」支持的候選人,背後有強大的奧援。



 



《上報》香港特首選舉專頁看這裡!



 





 



7月1日就職



 



香港特首選舉26日上午9時至11時舉行,選舉委員會在投票結束後隨即開票,最後林鄭月娥在1163張有效票中以777票大幅領先財政司前司長曾俊華的365票和香港高等法院前法官胡國興的21票。選舉結果出爐後,林鄭月娥的丈夫林兆波與長子林節思帶著鮮花向她祝賀,全家籠罩在勝選的喜悅當中。林鄭月娥將在7月1日就職,任期5年。



 



林鄭月娥當選後表示,她上任後的首要工作就是「修補撕裂」,讓香港團結起來,堅守一國兩制的精神。她另強調會付諸行動,「我深信行動比說話更有力」。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則指,林鄭月娥符合中央政府關於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及港人擁護的標準。



 



林鄭月娥(中)與丈夫林兆波(左)和長子林節思(右)。   (湯森路透)


 



低民調卻高票當選



 



諷刺的是,林鄭月娥雖然在選前就呼聲甚高,但根據香港網路媒體「香港01」24日公布的民調結果,曾俊華獲得56%受訪對象的支持,林鄭月娥則僅獲28%。另外,香港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3月23日發表的民調結果也顯示,52.5%受訪者最支援曾俊華,林鄭支持率則僅有25.1%。



 



曾俊華在19日的特首選舉辯論會上就直言,若林鄭月娥當選,將成為「低民望」、「低能量」、「低正當性」的「三低」特首,香港人未來5年會很辛苦。曾俊華當時質疑,特首一旦「沒有市民支持、沒有公務員支持、又沒有廣泛政治光譜選民的支持,且找不到人才,如何能夠去治理香港?」



 



曾俊華曾(右)說,林鄭月娥(左)當選特首將成為「低民望」、「低能量」、「低正當性」的「三低」特首。  (湯森路透)


 



得票比梁振英多88張



 



外界本已料想林鄭月娥會順利當選,觀察的重點在於她的得票能否超越現任特首梁振英5年前獲得的689票。最終結果顯示,林鄭月娥的得票數除了跨過600票的當選門檻,而且也比梁振英當初的得票數多出88票。不過「7」在廣東話中的發音類似於描述一個人「面目可憎且笨拙」的「柒」,所以立刻有網友就此諷刺林鄭月娥。



 



雖然林鄭月娥在此次的選舉中大勝對手,但由於選舉委員會成員的民意基礎低落,林鄭月娥未來恐步上梁振英的後塵,無法獲得一般港人的民心。另外,香港普遍傳言林鄭月娥是中國當局屬意的候選人,所以許多選委會願意投票給林鄭月娥,被認為可能與中國當局在幕後操盤有關。



 



香港現任特首梁振英不得民心。   (湯森路透)


 



高級文官出身



 



林鄭月娥1980年起就在香港政府任職,並一路高升至地位僅次於香港特首的政務司長,直到今年1月12日才宣佈辭職投入特首選舉。林鄭月娥在政見中表明會推動「中國歷史」獨立成科,並納入初中的必修科目中,顯示其呼應了港人應該認同中國的立場,所以外界普遍相信,中國當局信任林鄭月娥的擁護中央立場,所以在背後「暗助」林鄭月娥。



 



林鄭月娥據傳獲中國當局「唯一」支持。  (翻攝自林鄭月娥競選特首官網)


 



有香港媒體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等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領導人,2月在廣東深圳市與香港5大商會及多個建制派政黨負責人會面時,傳達了林鄭月娥是以總書記習近平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唯一」支持的特首候選人。根據特首選舉委員的選舉辦法,中國當局足以扮演關鍵的角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