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青少年輕生念頭上揚 10年間增加逾1倍

徐華廷    2017年05月07日 21:00:00

最新研究顯示,美國青少年有自殺或自殘的想法的人數為十年前的兩倍,特別是17至19歲的青少年佔了其中一半。專家推斷,人際關係、課業壓力、歧視與霸凌為情況惡化的主要原因。



 



過去幾天,Netflix所推出的全新影集《漢娜的遺言》(13 Reasons Why)引發美國社會熱烈的討論。該影集主要在描述一位女高中生在自殺之前所發生的故事,鏡頭由她身旁許多人的角度出發,來講述看似無害的行為是如何為主角的死亡種下因子。



 





 



影集播出後,有人批評《漢娜的遺言》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不良影響,但也有人認為這部戲可以幫助父母親更瞭解他們的孩子。不過無可否認的,《漢娜》重新喚起美國大眾對於青少年自殺議題的關心。



 



學校及人際關係扮演重要角色



 



在美國,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在近年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最新研究指出,美國青少年承認有自殺或是自殘念頭的比率在2015年為1.79%,這比2008年的0.67%高出2倍以上。



 



「很明顯地,學校是個主因。」主導這項研究的小兒科醫學專家潘蒙斯(Gregory Plemmons)博士發現,青少年自殺想法的出現頻率與學期行事曆有顯著的相關。統計發現,這種自殺或自殘衝動最常出現在春季和秋季的開學期間,而六到八月則會降到低點。



 



從年齡分層來看,年紀越大的青少年越有可能出現自殺或自殘的想法。在將近12萬份的樣本中,約一半出現在15至17歲的青少年,而37%出現在12至14歲,剩下13%出現在5至11歲。



 






 



國外媒體報導,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主要來自人際關係。《市場觀察》(Market Watch)引述2016年另一項研究顯示,多數的死者在生前與他們的家人或是朋友之間的關係存有裂痕,而感情因素所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弱。



 



歧視和霸凌也是造成自殺的原因。美國兒童心理研究機構(Child Mind Institute)負責人柯波威茲(Harold S. Koplewicz)提到:「自殺是青少年死因的第三名,其中同性戀青少年自殺的機率是異性戀的四倍。」另外他也補充,網路霸凌也是原因之一,主要是社群媒體的普及提升了網路霸凌的發生頻率。



 





社群媒體的普及提升了網路霸凌發生的機率。(美聯社)


 



課業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自殺防治團體「傑德基金會」(Jed Foundation)的醫務長施瓦茨(Victor Schwartz)說道,特別是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後,青少年的學業壓力相較以往更為沉重。



 



「他們對於未來包含工作以及經濟景氣有很大的不確定感。他們瞭解如果他們沒辦法脫穎而出或是擠入菁英階層,他們將會難以在社會上生存。」施瓦茨解釋。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5萬公升尿液灌溉 丹麥音樂節特釀「尿啤酒」



●【影片】川普首訪沙烏地阿拉伯 洽談300億軍售



●【影片】選前電子信件外洩 馬卡洪證實遭駭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