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一大推手 美國卡特政府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逝世

傅莞淇    2017年05月28日 18:26:00

在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政權中站穩強硬外交立場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26日於維吉尼亞州逝世,享年89歲。



 



於卡特4年任期(1977-1981)間擔任國安顧問的布里辛斯基陪伴卡特走過數起重要國際事件,包括推翻沙阿的伊朗革命、在其間爆發的美國大使館人質危機,以及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美國總統卡特1979年與國務卿范錫及外交政策顧問布里辛斯基(左)準備登上直升機。(美聯社)


 



在美國大使館人質危機中,布里辛斯基支持以軍事行動解救人質,但1980年的救援行動以失敗收場,8名軍人殉職。對蘇聯的不信任,使布里辛斯基在蘇聯與阿富汗戰爭中強烈支持為阿富汗反抗軍提供武器。



 



推崇美中「兩國集團」概念

 



於亞洲,布里辛斯基是推動美國與中國建立合作關係的重要推手。他在1978年6月親訪北京,6個月後卡特宣布將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979年1月1日,美國正式與中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龐中英指出,在布里辛斯基任國安顧問的美蘇冷戰期間,加速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是一大關鍵事件,「由此脈絡看來,他對中美關係的貢獻是相當顯著的。」



 



後期布里辛斯基特別推崇強化美國與中國特別合作關係的「兩國集團」(G2)概念。龐中英表示,在中美合作減緩經濟危機的成果下,兩國加強合作關係的討論近年越發蓬勃,「布里辛斯基被視為G2概念的一大貢獻者。」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右)2014年於華盛頓。(美聯社)


 



台灣與中國「再連結」



 



在2012年發表的論文〈平衡東方,升級西方〉(Balancing the East, Upgrading the West)中,布里辛斯基質疑台灣能夠持續避免與中國建立一個更為正式的關係。文中他指出3個美中強化雙邊關係的敏感議題,一是美國在中國領土邊緣地區的偵察活動,二是協調雙方的長程軍事計畫,第三是台灣的未來可獲得釐清。



 



布里辛斯基寫道,「華盛頓已不再將台灣視為一個主權國家,並承認北京認為中國與台灣是同一國家的觀點,但同時美國也向台灣出售武器。因此,任何美中的長期調解都需要處理受到美國軍售保護的台灣會激起中方敵意的這項事實。」



 



布里辛斯基相信最終解決之道會依循香港的「一國兩制」路線,而重新定義為「一國多制」。他表示,無論台灣與中國會以什麼形式「再連結」(reassociation),有鑒於中國勢力的增長與中台間密切的社會連繫,「台灣能無止盡地避免與中國建立一個正式關係,這是可質疑的。」



 





 美國總統卡特1981年與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於總統自由勳章頒獎典禮上握手。(美聯社)


 



布里辛斯基於1928年生於波蘭華沙,在任外交官的父親1931-1935年派駐德國間經歷了納粹崛起。而後在派駐加拿大時,共產勢力掌控了波蘭,布里辛斯基一家此後便留在北美。布里辛斯基在1958年成為美國公民。



 



離開卡特政府後,布里辛斯基於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擔任顧問,也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授美國外交政策。

 







在4日發表的最後一則推特貼文中,布里辛斯基表示,「美國的高度領導地位是世界穩定秩序的必要條件。但在後者逐漸崩解時,我們也失去了前者。」

 







卡特在聲明中描述布里辛斯基出色、忠誠且衷心奉獻,「(妻子)羅莎琳與我為布里辛斯基逝世而悲傷。他是我們人生40餘年間重要的一分子,也是一名極為優秀的公僕。」



 



《新華社》報導,中國駐美大使館已於27日向布里辛斯基家人表示慰問。布里辛斯基身後留有妻子艾蜜麗(Emilie)與3名子女。

 



 



【編輯推薦】



眼裡沒有穆斯林 美國務卿今年拒辦齋戒月活動



 



【熱門影片推薦】





●大馬超紅街邊小吃 椰絲薄餅卷



●尋求香港庇護過程漫長 足球讓難民笑顏逐開



●鎖定基督徒 埃及巴士恐攻案28死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