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攻快成日常 歐洲人已經習慣了嗎?

徐華廷    2017年06月04日 21:43:00

在5月曼城恐攻後,英國主播一句「歐洲必須習慣恐怖攻擊」引發外界議論。3日晚間,倫敦再度遭逢恐怖攻擊。專家指出,歐洲許多地方確實展現強大的恢復力,人民也相較於以前也更能保持沉著。雖然如此,恐怖主義還是影響了歐洲極右派以及民粹份子的崛起。



 



《英國廣播公司》(BBC)國際中心主播凱伊(Katty Kay)在評論23日的曼城爆炸事件時,表示歐洲「已經漸漸習慣恐怖攻擊」,「我們必須如此,因為這永遠無法完全停止」。



 





 



她接著解釋:「當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的人被趕出敘利亞和伊拉克之後,我們將會看到更多恐怖攻擊出現在歐洲。」



 



凱伊的言論隨即遭到許多人撻伐。英國獨立黨(Ukip)前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批評,這種立場等同於向恐怖分子投降。



 






 



但也有學者認為,伴隨著近年恐攻頻率的升高,其實歐洲人已經漸漸適應。



 



歐洲人習慣恐攻?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DW)報導,有學者觀察到,在近幾次歐洲的恐怖攻擊事件中,社會大多能夠快速回復原狀。



 



「人類本身就善於適應任何東西。」專精於暴力極端主義的史貝克哈德(Anne Speckhard)博士表示:「(歐洲)人們正在習慣每個月在隨機一座城市所發生的攻擊。」



 





曼城爆炸案發生後,英國政府的戒備程度明顯上升。(湯森路透)


 



而對恐攻的倖存者來說,恐怖的經驗讓他們更能夠適應下一次的危機。任職於安全顧問暨風險管理公司「TAL Global」的佩里(Doron Pely)博士表示:「歐洲人正在累積一種雖然不幸、但理性上實用的經驗來面對恐怖攻擊頻繁的情況。」



 



「他們知道在受到創傷後生活還是得繼續。」佩里說道,當人們不斷看到受到恐怖攻擊的地方快速恢復原來的生活時,這種經驗漸漸內化為群體的一種記憶。



 



但佩里也強調,雖然看到災區的迅速復原對社會大眾有正面效果,但人們在真正恐攻發生當下還是會回歸到本能反應,包含驚嚇、逃跑或是抵抗,而這種反應也是恐怖分子最希望達到的效果。



 





英國時間6月3日晚間,英國倫敦發生恐怖攻擊。(湯森路透)


 



面對恐攻 國家領袖是關鍵



 



佩里表示,在面對恐攻威脅時,歐洲各國領導人的應對是一大關鍵。「領導能力是我們現在所最欠缺的。」佩里說道:「我們有許多政治人物,但對於我們有好的領導人這件事情似乎不太明顯。」



 



史貝克哈德推斷,一連串的恐怖攻擊促進了歐洲的極右主義再起。然而當極右派的思想被廣為宣揚時,反而再讓更多恐怖組織更易於招募新成員,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6月3日倫敦恐怖攻擊發生後,英國警方封鎖倫敦橋。(湯森路透)


 



除了歐洲極右派的興起,恐怖攻擊也為許多國家的民粹主義搭了一個表演舞台。佩里談道,許多歐洲人已經陷入「民主疲乏」,人民開始傾向選擇一個簡單的解答,因此許多民粹剛好可以藉此在選舉中取得優勢。



 



面對國安及政治雙雙不穩的情況下,專家建議各國領袖應有更積極的舉動。「對於現在的領導人來說,他們必須做出回應。」佩里建議:「他們必須採取一些實用且嚴格的路線,並傳達出『民粹主義不會有幫助』的訊息。」



 



為了提升社會對於恐攻的承受力,政府應該積極協助人民去預防,並且主動去討論潛在危險以及現有的弱點。但佩里批評,目前許多政治人物對此選擇避而不談。



 



 



【編輯推薦】



遊走自由與保守間 愛爾蘭選出首位同志總理



 



【熱門影片推薦】



●對政府失望透頂 英國選民不寄望國會大選



●不只俄羅斯 美國前國安顧問也跟土耳其往來



●王丹專訪:避談性向 「同婚釋憲」通過是平等價值深化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