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參謀長:不管台灣還是烏克蘭 得問人民願意為國家而死嗎?

盧睿鋐    2022年04月16日 12:00:00

俄烏戰爭已持續超過50天,儘管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國力差距極大,但烏克蘭誓死捍衛家園的決心也震撼全世界,並造成俄軍極大的傷亡。外界認為,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可供同樣面臨軍事威脅的台灣學習。



 



美國陸軍參謀長麥康維爾上將(James McConville)近日表示,俄烏戰爭給其他國家上了一堂課,擔憂大國入侵的小國,必須做好準備、決心捍衛自身的自由,才能掌握成功的契機。



 





 



人民保衛國家意願決定西方支援的力道



 



麥康維爾在英國智庫「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發表演說,中途被《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時代報》(The Age)詢問,能給同樣面臨大國威脅的台灣怎樣的建議時,他表示,政府必須向民眾提出尖銳的問題,「我建議每個國家都好好想一想,不管是台灣、烏克蘭還是其他地方,你們的人民真的願意保衛家園嗎?他們相信他們所擁有的制度嗎?願意為國家而死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西方能提供多大的援助。



 





 



與會的英國陸軍參謀長卡爾頓-史密斯(Mark Carleton-Smith)將軍表示,「國家鮮少能選擇要不要面對戰爭,更多時候是衝突選擇了他們。」



 





烏克蘭士兵在哈爾科夫郊區巡視。(美聯社)


 



烏克蘭、阿富汗成鮮明對比



 



自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動武以來,外界注意力也轉向台灣,這個島嶼多次遭到中國侵犯領海以及領空,中國更發誓要在2049年以前「統一」台灣,必要時會使用武力以達成目的。



 



麥康維爾強調,「如果一個國家本身不相信他們想做的事情,他們的人民也就不願意保衛他們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要幫助他們就變得具有挑戰性。」



 



當他被問到阿富汗和烏克蘭的差別時,麥康維爾強調,領袖是否以身作則至關重要,「(烏克蘭)領導人選擇留在國內。」相較之下,阿富汗總統賈尼(Ashraf Ghani)在神學士(Taliban)逼近首都喀布爾時,選擇逃離國家,阿富汗也因此迅速淪陷。



 





烏克蘭士兵在伊爾平民宅附近巡邏。(美聯社)


 



民眾向心力高



 



麥康維爾表示,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境內符合軍事動員資格的男性留下來保衛國家,國內也充滿「留下來才是正確選擇」的氛圍,此外,美國及盟友對烏克蘭進行了7年的軍事訓練,這讓他們在戰場上發揮了強大的軍事能力,「他們有能力,但他們同樣也有意志,現在他們的士氣相當高昂。」與烏克蘭軍民成對比的是,俄軍義務役士兵士氣低落,不少軍人逃離戰場。



 



卡爾頓-史密斯強調,西方國家在這次衝突中做出迅速且團結的回應,這將成為中國、伊朗等威權政體的教訓,因為這些政權曾試圖挑戰及擾亂目前的國際秩序。



 



他預測,當戰爭陷入僵局後,俄羅斯將「宣稱」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藉此發動後續的攻擊,他也強調,「我不認為國際社會以及歐洲,能在俄羅斯、烏克蘭的衝突陷入僵持的當下能置身事外。」



 





身著軍裝的烏克蘭情侶在基輔一處公園舉行婚禮。(美聯社)


 



戰情分析



 



美國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15日公布戰情更新,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城市伊久姆(Izyum)、北頓內次克(Severodonetsk)發動戰術攻擊,俄軍額外的增援迄今尚未突破烏軍的防守。俄、烏仍在東部頓巴斯地區交火,除非當地戰況有進展,否則兩國不太可能達成停火談判,未來數周內也不太可能舉行兩國元首會談。



 






 



對於俄羅斯而言,目前的戰爭目標是要控制頓內次克(Donetsk)、盧干斯克(Luhansk)兩州,烏克蘭的目標則是要削弱俄軍攻勢並發動反攻。

 



此外,有消息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能正在清算情報部門成員,將這次入侵行動中情報及作戰計畫的失利歸咎於和普京關係親密的盟友;克里姆林宮也打算將俄軍打算執行或已經犯下的暴行栽贓給烏克蘭軍隊。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