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動用國際禁用集束彈藥 《紐時》:烏為奪回失土不計代價

周昱君    2022年04月19日 17:18:00

俄軍自2月底侵略烏克蘭至今,多次使用集束彈藥(cluster munition)等國際禁用的大規模殺傷武器。不過,烏克蘭也傳出採取同樣行徑;《紐約時報》18日報導,烏軍3月初曾在東部地區動用集束彈藥。





 



《紐時》分析,烏克蘭不顧可能誤傷自己人民的風險,仍決定動用集束炸彈,顯見烏國不計代價要奪回失土。



 



集束彈藥殺傷力大 平民性命堪憂



 



烏國東部城鎮胡薩里夫卡(Husarivka)的居民多洛申科(Yurii Doroshenko)表示,3月6日或7日,有一枚火箭彈頭墜落在他家附近,該火箭發射出來的小炸彈四散村莊各處。



 



當時胡薩里夫卡遭俄軍佔領,烏軍持續砲轟當地;這枚火箭墜落地點,位於俄軍的臨時總部旁,因此幾乎能確定,俄軍就是攻擊目標。



 



《紐時》記者實際走訪現場,確認該火箭為220公厘的「颶風」多管火箭(Uragan)。它的彈頭約能裝載30枚小炸彈,每一枚的威力相當於11盎司(約311公克)的TNT炸藥,或等同於一般手榴彈的兩倍。



 



像這樣的集束炸彈,能在半空中爆開,朝四面八方投放出許多小型炸彈,造成大規模破壞。人道組織估計,這些小炸彈有超過20%未能引爆,但被撿起來時仍有可能爆炸,進而誤傷平民。



 





 



3月初這場火箭攻擊,可能是2月戰事以來烏軍首度動用集束彈藥,目前已知並未導致平民喪命。但烏軍3月曾連番轟炸胡薩里夫卡,至少有2名烏克蘭人死於其他砲擊之中。



 



國際公約禁用集束炸彈 美俄烏皆未簽署



 



2010年生效的《集束彈藥公約》(The Convention on Cluster Munitions),禁止使用這類武器,但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皆未簽署。



 



英國廣播公司(BBC)調查發現,俄羅斯4月初對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車站的攻擊中,曾使用集束炸彈。該場空襲導致超過50人死亡。



 





 







俄羅斯襲擊克拉馬托爾斯克車站,導致超過50人喪命。(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軍已知最後一次使用集束彈藥,則是在2009年,當時尼米茲航母打擊群(USS Nimitz Strike Group)在阿拉伯海執行任務,曾用集束炸彈轟炸葉門基地組織(Al Qaeda)一處可能營地。



 



人權觀察組織成員瓦姆(Mary Wareham)則指出,集束炸彈在烏克蘭各地導致無辜平民傷殘,甚至死亡,使用這種武器令人無法接受。她也表示,烏國使用集束炸彈雖然「不意外」,但仍讓人相當沮喪。



 






 



烏克蘭國防部和一名軍方顧問則拒絕回應此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