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艦動向】法國戴高樂號50名水手確診 美軍要「杜魯門號」滯留海上防疫

李靖棠    2020年04月14日 20:10:00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持續擴散,截至14日18時,全球確診病例為193萬4557例,累計死亡人數達12萬0438人;中國全境確診病例達8萬3697例,死亡人數3351人;台灣目前確診393例,並出現6名死亡病例。



 





 



50名水手確診、1900人強制隔離兩週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擔心艦上有水手感染肺炎,法國海軍(Marine Nationale)緊急召回現役唯一航空母艦「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該艦12日返回土倫港(Toulon),第一時間確認有50名船員感染新冠肺炎,其餘1900名船員全數強制2星期隔離,軍方將替所有成員進行檢疫。



 






 






 



海軍地中海區發言人表示,目前尚不確定原始病毒來源為何,戴高樂號從1月21日啟航後,多數時間都在地中海(Mediterranean)執行反恐任務。初步研判,很可能與艦隊在3月15日停靠法國西北港口布雷斯特(Brest)有關,但實際狀況仍需衛生單位深入追查才能確定。



 





航行在地中海的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湯森路透)


 



美軍之外、唯一現役的核動力航母



 



滿載排水量有4萬2500噸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不僅是法國現役唯一一艘航母,也是第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1989年動工打造、2001年投入服役,由前總統席哈克(Jacques René Chirac)以戰後首任總統戴高樂命名。



 






難得一見的畫面,2013年尚未退役的義大利航母加富爾號(圖上)、美軍杜魯門號(中央)與法國戴高樂號(圖下)並列巡弋阿曼海灣。(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興建期間遭逢法國財政困難,加上甲板、核子反應爐等重大問題,讓戴高樂號被迫延期多時。



 



艦身全長261.5公尺、最高時速為50公里,可搭載組員1150人和飛行大隊600名。但因為排水量遠小於美軍航母,故艦載機數量僅有40架,以法製的疾風M型與超級軍旗(Super Étendard)戰機為主,目前由疾風M型隨行遠航。



 



面對年事已高的戴高樂號,法國政府於2018年2月宣佈,將從總金額高達2950億歐元(約新台幣10兆6千億)的2019-2025年度國防預算中,對戴高樂號進行全面翻修升級。



 





戴高樂號航艦的艦載機:疾風M型戰機。(湯森路透)


 



要「無感染」的杜魯門號留在海上待命



 



至於在美國海軍(US NAvy)方面,繼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尼米茲號(USS Nimitz)等多艘航空母艦相繼傳出水手確診後,剛結束中東任務、返回美國東岸的「杜魯門號」航空母艦(USS Harry S. Truman),卻擔心官兵登岸被病毒感染,被要求在外海下錨待命。



 






 






 



第二艦隊司令路易斯中將(Vice Adm. Andrew Lewis)在聲明中表示,由於杜魯門號艦上成員並無疫情,「我們需要他們隨時做好準備,能即刻機動調派和部署。尤其在當前疫情蔓延全美各地之際,海軍更必須保護寶貴的資產與成員,才會下令讓他們留在海上,與病毒保持距離。」



 





剛從中東返回美東的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被要求留在海上待命並躲避肺炎疫情。(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除了杜魯門號航艦本身,隨行的航母戰鬥群(CSG)中,還包含伯克級驅逐艦拉森號(USS Lassen)、法拉格特號(USS Farragut)、福雷斯特・舍曼號(USS Forrest Sherman)三艘;以及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Ticonderoga-class cruiser)諾曼第號(USS Normandy)。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