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容要如何變得整潔美麗?來看日本《景觀法》點亮街景色彩

加藤幸枝    2021年11月21日 07:00:00

首先,試著尊重此時此刻



 







Fujiyoshida City, Yamanashi Prefecture, 2016(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上圖為山梨縣富士吉田市的街道樣貌,戰後住商混用的看板建築 更多建築物立面用不燃性材料(石灰漿、銅板⋯⋯等等)蓋成西式建築設計,這些在建築外觀施加的裝飾獨具特色,因此被稱為看板建築。大量興建林立於此。



 



由建築的外觀推測,以石灰漿潤飾建築外觀是當時的主流,因此在改建時加以塗裝、覆蓋隔板或貼飾磁磚是常見的手法。



 



改建時的顏色選用,有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仰賴起初建設時的色系潤飾,另一種則在日漸變遷中轉移成明亮的基本色,這樣特色的建築也成為一種地區特徵。



 



我與富士吉田市的淵源,來自過往曾擔任過一些住宅與店舖改建的顧問,因此「此時此刻」的街景會讓我特別留意,以盡量避免選擇極端的暗色與過於搶眼的色彩成為主軸,提供這樣的想法給業主建言與指導。



 



(延伸閱讀:日本幾個城市都有一條「不死鳥路」 路名從何而來?)



 



從實地勘察中解讀



 



不管什麼工作,最基本、首要該做的,就是實地勘察。我們試著環繞建地四周,或從稍遠處眺望。這樣持續執行一陣子,就能慢慢感受到當地的「氣氛」,如若利用歷史脈絡或土地利用變遷,去掌握該地區所帶有的色彩特徵,這種方式也不會錯。

 



考慮色彩時,有個特別重要的部分需要注意——「我眼前所看到的現況是什麼樣子呢?」思考如何以更透徹的方式分析理解。

 



在整體計畫中有兩點需要實際測量:一是建地背面與隔壁之間有什麼顏色,以及有多大規模的色塊存在?還有要彙整基本色的色相與明暗度;二是調查材料與建材的紋理、質感,和周邊環境的互動關係與單色所占有的比例面積,這十分重要。色彩的比例要符合人類尺度,即便周圍有一樣的顏色或沉穩的顏色,但面積過大,在某些狀況反而會感受到被過度強調的壓迫感。



 



我認為建築設計中實地勘察不可欠缺,過往和建築師朋友在街上漫步,我們兩人對街景所著重的著眼點完全不同,這個發現讓我非常驚訝。如果是注重工法或形狀,以及平衡與外型的建築師,會發出「為什麼這個會在這呢?」的疑問,並尋求必然性與合理性,或去解讀思考設計師的獨特詮釋。



 



建築師和色彩計畫師著眼點相似的地方是——「這裡是以怎樣的程序做成的呢?」重點會放在找出各種要素的組合與方式。



 



(延伸閱讀:像觀賞戲劇一般觀賞城市,用當地居民的眼光重新感受大阪、京都的魅力吧!)



 



秩序與多樣性



 







Firenze, ITALY, 2010(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照片圖為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採集的外牆塗裝碎片,在這群色彩中可以分析出以下資訊: 



 



.色相略廣,以帶有溫暖感覺的暖色系為主。



.明度以中明度色(明度6左右)為主,高明度色作為強調(小面積的)使用。



.彩度以低彩度為主,暖色系稍稍感受到色味的中彩度色(彩度6左右)。

 



一個地區會有該地去的秩序與法則

 



日本在二〇〇四年制定景觀法的時候,都市計畫師或建築師們的反應其實各有不同。特別是各個自治區訂定了色彩相關的具體數值標準,因此收到了許多「規定即是妨害自由創作與創造」的意見。



 



最常聽到的意見像是「街道就是要多樣性」、「市區之類區域的色彩,已經沒辦法控制了」、「就算在色彩方面下工夫也無法讓市容變得更美麗」⋯⋯ 等等。我不禁想,居然有那麼多人對色彩感興趣,並且還對法律管制色彩這點提出反對意見。

 



當然,我自己覺得要有多樣性這點理所當然,市容統一成一種色彩會感覺枯燥且索然無味,根據規模與用途,「相應的色彩」也應有不同。但根據日本與國外多年來的調查成果,可以發現事實上在那些環境累積的「市容色彩」,是以某種秩序存在。

 



規則才能成就創造性與多樣性。用足球打個比方,有規定球場的大小、每隊十一名足球員、不可使用手、每半場四十五分鐘等等,就是因為有這種與運動相應的規則,才能讓選手們個個盡力發揮。但是這種秩序(規則)也一定得訂清楚,不然就會變成「偶爾這樣、大約那樣」的雜亂無章。

 



當然隨著時間推移、演變與國際化的腳步,這些規則也可能會修改,能讓更多人盡情自由的發揮。



 



※本文擷取自《色彩手帳:給都市設計師、生活美學家的100個色彩秘訣》,行人出版。





10/27~12/12 行人起步走!誠品線上書展



 



作者簡介



 



加藤幸枝



 



1968年生,色彩計畫家,Color Planning Corporation CLIMAT董事。



 



從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形學院基礎設計系畢業後,師從日本環境色彩計畫界的翹楚吉田慎悟。專業是統合建築的內外裝、景觀、土木和照明設計進行環境色彩設計,創造出總體色彩和諧的空間與環境。她的專業也包括研究色彩的現象性,建立造形、空間與色彩的關係,實務上會進行色彩計畫,同時企畫或籌辦色彩相關的演練和工作坊,應各種團體的邀請進行授課與演講活動。



 



近年日本制訂了《景觀法》,為了讓全國各地制訂的景觀計畫(色彩標準)能順利執行,開始從事相關活動(景觀顧問、景觀審議會委員等等)。2011起擔任山梨縣景觀顧問、2014年起擔任東京都景觀審議會委員與專門部會委員,2017起擔任東京都戶外廣告審議會委員等等。除了在日本各地執行城市、建築色彩規劃,她也曾到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中國無錫、武漢、印尼等地作城市色彩的研究以及規劃執行,是個隨身攜帶色票到處測量的人。



 



譯者簡介



朱顯正




中國醫藥大學營養系畢業。

曾赴日擔任日本遊戲公司遊戲校對。

現於日商遊戲業擔任翻譯與開發相關工作。



賴庭筠



政大日文系畢業。媽媽/中日口筆譯/日語教學/採訪/撰稿/選書/數位策展編輯。堅信「人生在世,開心才是正途」。包括逾130本譯作,持續累積相關經驗並展開全新的嘗試。合作邀約: hanayusuke@gmail.com



陳幼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畢業,現為回歸在家工作的自由筆譯工作者,在網球、羽球和競技歌牌之間尋求疫情期間的動能。心靈原鄉是鴨川、難波、溫羅汀和花蓮,分靈體存放在各大電影院和師大本部,譯有《和路邊的野鳥做朋友》、《跟著浮世繪去旅行》等書。



歡迎來信指教:honyakujinsei@gmail.com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