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無聊日記】日本導演旅居歐洲的生活雜談 「要怎麼樣才會看起來像英國人?」

伊丹十三    2020年09月13日 11:00:00

作為英國人的外在條件



因為一年沒買鞋子,最近鞋子整個都快穿塌了。



 



我喜歡的款式是用輕薄的麂皮裁製、帶點運動風格的皮鞋。在我英國友人口中被戲稱為「狗鞋」(dog shoes)。



 



這種「狗鞋」只在威尼斯的「波麗鞋店」有賣。我每年總要找個理由前去訂購六雙。如今所有鞋子都穿塌了,名稱也該改成「老鼠鞋」(Rutt shoes)。



 



於是我打算去威尼斯買鞋。或許有人會覺得專程從倫敦跑到威尼斯買鞋太過講究,偏偏我對這種「狗鞋」起了一種中毒作用,穿上癮了。少了「狗鞋」,我的「服飾規劃」就難以為繼。



 





伊丹十三被英國友人戲稱為狗鞋示意圖。(大田文化提供)


 



原本我暗自憧憬的是英國人的時尚品味,可惜個人的外在條件不允許。也就是說,作為英國人有必須符合的外在條件限制。



 



亦即—



一、臉部皮膚得呈燻鮭魚般的粉紅色。



二、頭髮希望是亞麻色或栗子色。最重要的是後腦杓的頭髮得跟耳孔切齊呈一直線。



三、後腦杓,尤其是脖子一帶最好呈蕗蕎狀。



四、姿勢一定要端正。



五、重心要站穩,身體多少有點「前傾」就更完美了。



六、雙腳必須是由上到下呈一直線的棒狀。



 





筆直的英國人雙腳。(pixabay)


 



假如要我試著素描英國人的雙腳,那我肯定會畫成兩條的垂直線。



 



小時候我曾經在京都上賀茂學過游泳。大約上了十天的課,就在暑假結束之際,每個人根據進步狀況領取級別證書。這間游泳學校的經營者肯定是異常的分類狂,因為我拿到評等竟然是「等外三級乙」。



 



就像以肉品分類來說,大概屬於里肌、腰肉、特級肉、高級肉、中級肉以下的「普級肉」類別吧。



 



However,不管怎麼說,如果把我畫的英國人雙腳素描拿給美術老師看,肯定也只能得到「等外三級乙」的評價吧。



 



也就是說,可見得我的圖畫是多麼缺乏應有的凹凸線條。



 



所以我們日本人頂多只能拿著「Brigg」紳士傘、抽著「Dunhill」(登喜路))菸斗聊備一格。而且關於Brigg紳士傘,根據我可敬之友白洲春正君的說法,還不能像英國人一樣收緊纏好,拿在路上走時得鬆開來才安全些。



 



也就是說,要昭告世人自己在英國帶著傘出門,純粹是因為傘好用的關係,而不是想成為英國人。



 



這麼說來,法國風格或是義大利風格倒是一向適合所有人種,因為沒有那麼講究傳統。



 



在倫敦要想仿效穿上藍底白細紋的工作西裝、頭戴圓頂硬禮帽、手臂夾著泰晤士報走在街頭,別說是任何外國人,就連中產階級以下的英國人也很困難。



 





英國男子典型的外貌。(大田文化提供)


 



至於叫我穿著橫紋襯衫搭配棉長褲,加上一雙狗鞋走在威尼斯的大街上則是一點抗拒感也不會有。



 



在巴黎也是一樣。例如黑色馬球衫外搭深灰色西裝,胸前口袋塞條色彩繽紛的手帕,加上短外套走上街頭,我一點也不會覺得丟臉。



 



只是穿上這一身裝扮凸顯出自己偽裝成法國人的感覺會讓我不太愉快。



 



也就是說,裝扮成冷淡、小氣、不親切、自私自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小布爾喬亞階級、小市民主義的法國人已經有卑微的感覺,結果自己還只是個冒牌貨,當然也就高興不起來了。



 



所以我就算去巴黎也只會買開車用的手套、麂皮外套或是皮爾‧卡登、迪奧、雅克‧法特、聖羅蘭等名品店的領帶而已。



 



在迪奧買的有著淡淡胭脂色波斯圖案的深色領帶真是絕妙。雖然有配套的手帕,但絕對不能同時使用。



 



不過或許在歐洲還行得通,在英國就會被認為是邪門歪道吧。反而淪為中產階級的品味。



 





 



作者簡介



伊丹十三 (1933-1997)




  一九三三(昭和8)年生於京都,為電影導演伊丹萬作的長子。曾任電影演員、設計師、散文作家,後為電影導演。參與執導過許多電視節目、電視廣告等名作,也曾擔任過以精神分析為主題的《mon oncle》雜誌總編輯。從事過翻譯的工作,烹飪功夫也是一流。從發表電影《葬禮》以來正式成為電影導演,陸續推出許多叫好叫座的名片後,於一九九七(平成九)年十二月過世。



譯者簡介



張秋明




  資深譯者。筆記整理狂熱者。喜愛注目向田邦子。翻譯作品有:奧野宣之筆記系列第三冊《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澎湃野吉系列《第一次出國就去義大利》《富士山我來亂了!》、新井一二三《我們與台灣的距離》以及《寺山修司少女詩集》(大田出版)。



 



 



※本文節錄自《歐洲無聊日記》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