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印中邊界》實彈片】比台海關係更緊張 印度認定「台灣是中國一省」 

許雅慧    2023年08月19日 07:58:00

印、中兩國共同邊界約2000公里,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始終存著領土爭議。



 



不僅如此,印度西北方也有一塊領土「喀什米爾」地區,裡頭人民多為伊斯蘭教,正是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個國家力爭的戰地。



 



2019年8月初,印度政府廢止印控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剝奪憲法賦予該地區的「自治權」,印軍大舉壓境進駐接管喀什米爾,連帶切斷對外所有網路與通訊,這裡人民陰錯陽差,竟成了「印控喀什米爾人」。



 



此外,「印中」關係一直以來比台海關係緊張,自2020年5月5日以來,印中兩國部隊,在邊界多處雙方進行侵略性行動、發生數起對峙和衝突,也造成雙方人員傷亡。



 



《上報》這次採訪團「獨家」前進「印控喀什米爾」、「印中邊界」、以媲美拉達克藏人區「Spiti Valley」尚未開發地地區,歷經20天時間,身體上,必須克服超過4500公尺高海拔,及斷電、斷網,和20年來印度最大雨水洪災,坍方各種突發變化,除了第一手獨家直擊到印軍重軍布兵緊張情勢外,更驚險躲過層層印軍監控,取得最新、最珍貴畫面和紀錄。



 



整個行程,走過印度查謨和喀什米爾邦、喜馬偕爾邦(這次洪災受創最大地區)、印度北阿坎德邦(舊稱北安查爾邦)



 



這次,《上報》採訪抵達印度的第二天,透過當地媒體訊息得知,通往馬拉利Manali路段,因印度遭逢20年來最大的雨患,聯外橋樑和道路被沖斷,最後,我們只好繞行其他路程,沿著象泉河,繼續前往Spiti邁進。



 





 






 



 



象泉河的源頭山谷形似象鼻而得名,藏語稱為朗欽藏布(藏語拼音Langqên Zangbo),為印度河主要支流之一的薩特萊傑河主幹流和河源。



 



該河發源於西藏西北部,流出中國,並進入印度後稱為「薩特萊傑河」。這條河流經區域,孕育了著名的古文明《古格王國》,整個流域面積達22760平方公里,河長309公里。



 





印中邊界關係緊張,行經印度象泉河的一級軍事管制區,路段常有所見軍車隊來回穿梭。(許雅慧攝/張哲偉後製)


 



 



軍事管制區辦理入山證



 



由於進入spiti屬於軍事管制區內,我們必須先把事先準備好的印度簽證、護照準備好。並在Reckong Peo辦理入山證明,才准進入。



 



到達Reckong Peo,準備好辦理前,承辦員會給你一張表格填寫,裡面除了基本資料姓名,護照及地址等相關內容外,經等候叫人,會在櫃台前要求你拍攝大頭影片留記錄。



 



之後,承辦人會帶你到另一處等候,由查驗官最後核許蓋章、鉛印,才能給予正式入山證明文件。



 







進入入山證spiti之前,必須先辦理入山證。(許雅慧攝)


 







入山證核發,上面紅框處,就是印度核定為「台灣是中國一省」,與台灣護照寫法不同。(許雅慧攝)


 



司機一路往象泉河上游前進,沿途依序看到大壩、水力發電廠之外,周遭軍營更為聚集。



 



 



中國建水壩下游國家憂  印度升級軍備



 



其實,3年前,中國就證實,在雅魯藏布江的下游興建水壩,發電量可達70吉瓦(GW),超過三峽大壩發電量的3倍。此消息一出也引發下游國家憂慮,擔心水源會被攔截,當然害怕的國家包含印度。



 



根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報導,中國以河流作為對抗鄰國的戰略武器,也拒絕與印度分享雅魯藏布江的水文資料。



 



除可攔截上游的水源外,中國以水壩儲存大量水源,也可在戰術上洩洪引發下游洪災危機,儼然被列在中國基礎設施升級計畫的戰略中。



 





 



中國近來的邊防的舉動,印度也開始擔心起來。



 



除了大舉重兵佈署東北邊防,在象泉河等相關水域的水壩、水源區內,提升戰備、加強軍力部屬。



 





由於象泉河水量豐沛,印度政府在此設置水力發電廠供電。(許雅慧攝)


 





 



車子通過水壩區之後,也來到喜馬偕爾邦警察查驗崗哨,司機下車拿著我們護照,和剛熱騰騰辦好的入山證查驗,這時候,警察來回打量我們,查驗每個通過人的身分後,才准放行。這只是初步審查資格入山的第一關。



 







喜馬偕爾邦警察查驗入山資格第一關。(許雅慧攝)


 



 



印中邊界軍事禁區 「象泉河」畔砲聲不斷  



 



印度和中國前實際控制地區的分界線(Line of Actual Control),至今確切位置,仍未取得共識。



 



即便印中邊界在洞朗(Doklam)及加萬河谷(Galwan Valley)與班公湖(Pangong Tso)雙方爆發實質流血衝突後, 兩國之間也多次談判,但始終在爭議地區均未完全撤離軍隊,反而更加強化邊界增兵,進行軍隊遠程投射的訓練和整頓。



 



近年,中國在西藏自治區和印中邊界的基礎設施加速強化。不但對喀喇崑崙公路大修復,改善中巴連通性,然而,印度莫迪上任後,這些年在邊境地區建設,也快速強化邊防軍備,升級邊境的道路、橋樑和隧道建設。



 



這次,《上報》前進印東和中國西部的兩國邊界實際控制分界線,就可以很清楚看到,印度在新冠疫情期間,快速興建邊境的聯連外道路,原本石子顛頗路面,短短再三、四年間,儼然變成平坦水泥道路。



 



據當地人透露,印度在邊界,除派遣軍隊駐守邊界外,更嚴防中國越界或趁隙占領。



 



由於,這些邊界位處海拔高的模糊地帶,隨著河流沖刷,或雪地掩蓋變化,實際控制線,這對印度和中國面對邊境緩衝區或界線確認,未能有明確界標。



 



中國為強化作戰,更是建造上百個新設施,例如:在康西瓦位於連接西藏和新疆地區的阿克賽欽高原以北,中國在日土鎮營地設立約 20個永久和臨時營地,預計可增援駐紮 1.5萬至1.8萬名部隊。



 











象泉河畔四處都是軍營,白天晚上不時看到軍車穿梭,砲聲不斷。(許雅慧攝)


 



不但如此,中國為增強西部戰區部隊戰力,隸屬中部戰區81集團遠程多管火箭連。據中方《人民網》報導所知,中國更到新疆地區結合無人機部隊進行射擊訓練,同時,更以新型122 厘米輪型自走砲以08式步兵戰車投入邊界作戰,還部署了紅旗9反飛彈系統裝置。



 



印度為反制火力,也向韓國添購強大的K9自走砲部署在邊界附近。此外,印度更積極向美方添購武器,以增強地面反制火力。甚至還部署從美國採購 24 架MH-60多用途直升機、6架阿帕契攻擊直升機、30架武裝無人機, 並從以色列購買防空飛彈、蒼鷺 TP 無人機,因應印中邊界軍備戰能。



 





印中邊界象泉河畔印軍邊防軍營,無論白天或是晚上,不時砲聲隆隆。(許雅慧攝/張哲偉後製)


 



據了解,印中兩國邊界派遣數萬名士兵與戰備,兵力從1.5萬人增至5萬人。因邊防部隊人數日益增加,加上,印度近年設置後野戰醫院、直升機停機和軍營舍等,都在強化印度邊防軍隊部署與提升戰鬥能力,印中兩國緊繃對峙,深怕又不小心一觸即發、擦槍走火。



 



印、中嚴峻情勢,深夜和清晨不時都能清晰聽到砲聲隆隆,讓現場的我,整夜都能感受到兩國邊界對峙緊張氣氛。



 





駕駛司機車輛查驗。(許雅慧攝)


 



 





 




【獨家直擊】前進印控喀什米爾、《印中邊界》系列報導



 



●【印控喀什米爾慵懶片】中央軍隊統管+疫情 船屋老闆難過:4年來「生計斷炊」完全沒業務



 



【前進《印中邊界》】印邊防部隊在喜馬拉雅山群控制線一觸即發 整平道路提升戰能



 



【前進《印中邊界》實彈片】比台海關係更緊張 印度認定「台灣是中國一省」



 



【印控喀什米爾軍鎮片】Srinagar機場充滿肅殺氛圍  整條街軍警圍城監控



 



 



●【泛舟片】《特色旅館》古老皇家莊園改成遺產酒店 影星李察吉爾曾是「這家店」房客





 



●【心靈避風港達蘭薩拉】中國、印度洪災嚴重 達賴喇嘛籲:為受害者們祈願



 



●【鍍金片】 達賴喇嘛夏宮有尊14英尺高佛像 《不丹是教室》導演親舅舅就是「他」



 



●【spiti valley公路探險之旅(上)】喜瑪拉雅山開發新處女地 歐美探險者旅遊天堂



 



●【spiti valley公路探險之旅(下)】機車愛好者挑戰「世界最高郵局」 行走中國西藏只要2天



 



●【滑雪片】 世界第二高纜車在Gulmarg 高爾夫球場冬天變滑雪勝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