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官校機械工程系教授黃興祿對於被指控,他的論文造假涉及自我抄襲、一稿多投、數據造假及不實掛名等情形,提出嚴正抗議。
黃興祿表示, 爆料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亂控他的論文造假抄襲,在今年10月曾惡意檢舉兩次,經併案處理,學校召開學術論理委員會審查後不成立,已還他清白。
這次爆料者再向教育部指控他有四篇論文造假及自我抄襲、一稿多投、數據造假及不實掛名等,12月19日他才從經由校方轉告此事。經他向投稿的保加利亞期刊查證,發現是有人轉刊了他的2002發表的論文內容,而非他一稿多投。
至於對方指控黃興祿多篇論文自我抄襲,他說,他的學術論文是由立論平台做出發,而分支發展多方不同的論文內容,但因有相同的立論平台,所以引用的專有術語,在內容上會一再出現,這並不是抄襲,而常見的學術研究作法。
黃興祿說,投出去的論文完全是不同的內容,絕非一稿多投,只要詳讀論文內容就會知道,而不能只以用字相同的百分比來看。
針對數據造假一事,黃興祿教授說明,研究裂痕成長與差排組織之基本平台為裂痕成長速率範圍為10-6 mm/cycle、10-7 mm/cycle、 10-8 mm/cycle的裂痕尖端前的大範圍差排組織結構。因此隨後所以會引用研究基礎平台數據。然在估算應力及塑性應變振幅分佈實需較精確的數字,以求獲得良好結果,故從實驗記錄查知計算裂痕成長速率,且數據在合理範圍。但其中有一個數據再引用時誤植,他向《上報》承認疏失,但絕不是故意。黃興祿也明白表示,此論文沒有與他人比較或讓圖形更美,更不是一個偉大發現,實在沒有造假數據動機及必要。
另外,黃興祿還被指控論文不實掛名,指被掛名的第二作者H. T. Tsreng經常根本沒有這個人。黃說,是他打太快,多了一個字母r,應該是H. T. Tseng,這人是他的學弟曾煥廷。他已經取得曾的證明文書,確認是第二作者。
至於被指控不只文字相同,連照片都相同,黃興祿表示,報上刊出的照片就是他研究基礎平台的照片,以此基礎所延續之研究,基於經費,時間及儀器限制,計畫實驗常設計引用此基礎之相片,同一平台出發做論述,引用相同的照片是沒有問題的,從事學術研的人都懂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