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會議】保障言論與新聞自由 妨害名譽除罪化以民事求償 

盧禮賓    2017年03月30日 21:05:00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五分組「維護社會安全的司法」,3月30日討論微罪除罪化議題,考量妨害名譽案件起訴率低,多數在偵查中和解撤回告訴,就算判決有罪也幾乎易科罰金,此法「弊大於利」,基於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保障,避免「以刑逼民」,濫用訴訟資源,分組決議應予除罪化,以民事訴訟損害賠償處理較為合適。





在公部門反貪腐方面,分組也作成重要決議,建議整併《貪污治罪條例》和刑法瀆職罪,以明確構成要件,調整刑度,並建議給檢察官緩起訴裁量。





第五分組委員、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院長暨科法所所長林志潔在會後記者會表示,由於《貪污治罪條例》早在北閥時期訂定,很多構成要件不明確,例如什麼是「藉勢藉端勒索」等,構成要件沒有與時俱進,同時可能違反刑法「罪刑法定」原則。



 





其次,《貪污治罪條例》刑度過重,動輒7年以上、10年以上有期徒刑,導致法官審判心證門檻非常高,加上構成要件不明確,常常一個判決往返二、三審之間,數年無法確定,國家培養高級文官不易,對司法正義和人權有非常大影響。





林志潔表示,未來整併後會考量構成要件調整和刑度裁量,刑度部分建議給檢察官緩起訴裁量,並不一定要進入審判才是正義的落實。





她舉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被控涉《貪污治罪條例》的浩鼎案為例表示,一個專業人才養成不易,一旦攪進司法當中,很久無法判決確定,不僅浪費資源,也無法落實正義。





林志潔說,該組討論的第一個子題是反貪腐,由於我國已簽署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政府也頒布施行法,在反貪腐的法制上,最高指導原則應該是掌握全球趨勢,以反貪腐公約和施行法,檢視我國內國法,希望能興利除幣,而且具有前瞻性和行動力,該分組提出的建議都是具有操作的可能性。





此外,公部門民意機關部分,最重的是事前監督。民代為民服務的界限,很多民代沒有意識利益衝突迴避,反而認為幫利益團體講話是理所應當,但此舉剛好與民主法治國的對利益迴避的概念相反。目前有《遊說法》、《利益衝突迴避法》、《民代財產申報》等,如何落實透明陽光,建請廉政署說明處理。



 





她表示,私部門貪腐在我國過去很少關注,卻是目前國際趨勢和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所重視,私部門反貪是促進公部門廉潔重要推手。過去想法認為公務員有公權力,用威信要求人民行賄,但在企業有能力併購國家的今天,企業可能行賄誘使公務員犯罪。全球防貪已從公部門管制,移轉到行賄者私部門的管制,商業賄賂可能影響公平競爭,政府部門應儘速增訂私部門反貪與商業賄賂的立法。



 



此外,建議盡速推動揭弊者保護法的立法。強化財團法人的治理和監督,盡速推動公益通報者保護法之立法



 



追錢的部分,決議檢討假扣押制度,集體訴訟的債權債務關係的確立,避免債務人惡意脫產,使證券犯罪、食安犯罪、公安犯罪等集體訴訟得以順利進行。落實沒收專章,加強犯罪不法所得追緝與沒收,實現司法正義。





關於微罪除罪化議題,該分組針對智慧財產權中的著作權以及刑法妨害名譽,研議除罪。





林志潔表示,根據院部統計,自2014年至2016年間各地檢署受理2萬8073件妨害名譽罪案件,最後只有5745件起訴,所有判決幾乎沒有人受到自由刑的處分,很多人在偵查中或起訴後和解,撤回告訴。即使判決也是易科罰金。





她說,此法嚴重干擾新聞和言論自由,弊大於利,建議妨害名譽除罪化,改以民事訴訟損害賠償處理較為合適。





至於著作權,因目前我國是WTO會員國,鑑於經貿談判有遵守的必要,建議不應直接除罪。但請有關機關研議避免濫行追訴,浪費司法資源和擾民。



 



【延伸閱讀】



新聞自由大幅限縮!司改國是會議決議 違反偵查不公開將嚴究責



王健壯專欄:政府的手不能伸進新聞領域​



政院要唐鳳管假新聞 媒觀董事長:別把假新聞與「假消息」搞混​



 



【熱門影片推薦】



●對決Snapchat 臉書app相機新功能亮相



●三星力推Galaxy S8雪恥 智能語音助理成亮點



●波士尼亞跆拳少年創紀錄 35秒以「鐵頭功」破111磚



●收購Souq.com Amazon搶攻中東市場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