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語言更要懂國際  蔡明耀:實務歷練可補強語言能力

仇佩芬    2017年04月28日 16:00:00

外交系統日語人才出現短缺,對日工作基礎可能受到影響,2012年前外交部次長沈斯淳以非日本專業出任駐日代表一事,再次成為外交圈議論的話題。知情官員透露,當時指派沈斯淳駐日,係出自重要國家代表職位回歸專業外交體系的考量。至於近年來外交部內日語人才短少的現象,長年負責對日業務的新任外交部主任秘書蔡明耀表示,可以從實務工作中加強培訓,語言能力不是太大問題。



 



部內官員透露,前總統馬英九當時之所以將沈斯淳外派日本,主要原因之一來自前駐日代表馮寄台的大力主張。外交部出身的馮寄台,退職2年後於馬政府上任時回鍋出任駐日代表,退休前積極建言駐日代表職位應回歸專業外交體系,馬英九因此相中部內以行事嚴謹為風評的沈斯淳,成為繼1996年前駐日代表林金莖退休後,第一個現職外交官出任駐日代表。而在沈斯淳之後,由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接任,駐日代表回歸外交系統的想法再度被中斷。



 



雖然沈斯淳在外交部內的工作表現受到同儕肯定,然而其駐日任命,卻因為他不諳日語而飽受外界批評;當時國會更質疑不通日語的他,也難以了解日本政商文化,無法做好對日工作。



 



對此蔡明耀認為,若直接擔任重要職位,肩負複雜的高層溝通任務,語言不通確實會成為一大障礙;但若能從外館的二秘、一秘開始歷練,語言能力很快就能精進,也有時間和空間熟悉日本的政治文化,語言就不會成為問題。



 



台灣外交人才首重語言  日本著重專業知識



 



對照來看,鄰近的日本針對複雜的中日台三邊關係,則由完全迥異的作法。不同於台灣在舉行外交官考試時將語言做為錄取和分組標準,日本則是以專業知識為考試主要項目,進入外務省後再分發不同語組,各自進行密集的語言和文化訓練,從已具備基本國際事務專業能力的基層外交官中,培養出真正的「中國通」。



 



蔡明耀指出,為了更精通兩岸事務,日本外務省確實設有專門的中文培育課程,讓新進外交官針對中、台的語言、文化和政治進行研修,也因此在外務省中形成所謂「知華派(China School)」。但他同時強調,China School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只懂中國或台灣,除要求精通中文外,日本外務省更會加強其他區域的專業知識培訓,讓這些外交官在研析中日台情勢時不至狹礙或偏頗。



 



【延伸閱讀】



【獨家】日語人才不足 外交部對日工作現斷層



 



【熱門影片推薦】



●旅館貼心配備 免費手機進駐100萬間客房



●美韓連夜部署THAAD 示威民眾扔水瓶抗議



●川普推新稅制 遭譏量身訂做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