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觀察】宗教式狂熱當燃料 柯文哲衝刺最終舞台

仇佩芬    2024年01月12日 23:30:00

投票日前夕,凱道的夜色總是由激情點亮。屬於民眾黨的淺藍白色旗海佔滿路面,傍晚才剛過7點,舞台上就喊出現場已有20萬人;隨著夜色更深,小小一方地面宣稱已經有35萬人。且不論這些數字是否科學,民眾黨能有底氣喊出這個數字,從景福門四方湧入的群眾,給了他們絕對的自信。



 











民眾黨選前之夜,包括館長、黃國昌、高虹安等都到場。(陳愷巨攝)


 



 



年輕族群站出來 重現太陽花運動即視感



 



隨著大批群眾從外圍道路向凱道方向走,經過青島東、中山北,再到景福門,有種重新走在2014反服貿道路上的恍惚感。路上大半是年輕人,大學生、甚至高中生,和臉上還留有初出社會時好奇與亢奮神色的30世代,當然還有帶著小孩來見識民主的年輕父母。



 



這一切多像2014年的立法院外。政治偶像們高聲宣揚著保衛台灣的理念,號召走出校園、走上街頭的年輕人,挺身對抗握有政治權力卻妄想與敵人交易的執政黨。那時,走上街頭的年輕人們都相信,自己將會改變這個社會,進而改寫這個國家的命運。



 



確實,當時很多人事物如今已經改變。那時的在野黨後來贏得執政權,率領運動的意見領袖們在政治路上各奔東西,追求的目標與價值也南轅北轍。有人還惦記著當年擋下的屠城木馬依舊在國境之外張牙舞爪,也有人為了政治權力的更上層樓,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詮釋。



 















年輕人到場力挺,現場氣氛讓人回想起當年太陽花運動的盛況。(陳愷巨攝)


 



 



當年反服貿如今變宗教 柯文哲藉狂粉奔向權力高點



 



走在10年後的今天這條道路上的群眾,有多少人知道、記得2014年那場撼動黨國、甚至驚動對岸強敵的運動初衷,在這個晚上顯然無足輕重。當時民間改變政治結構的氣氛,在2024年已經轉化成一種宗教式的狂熱。



 



政治之路選擇的關鍵,從來不是善惡是非可以論斷,唯一的判準只有能不能說服追隨的群眾。柯文哲站在投票日前夜的舞台上,高聲向支持者宣揚必須拋棄藍綠,國家才能重獲希望時,台下情緒高張的支持者,尤其是懶得聽到長篇大論政治話術的年輕人,該如何理解柯文哲最初怎麼在綠營的支持下進入政治場域?又怎麼解釋不過才一個多月前,柯文哲還積極地想要「藍白合」?或者該問:當柯文哲只要得到他們手中的選票時,他有過一絲如何向支持者解釋的念頭嗎?



 



距離投票日只剩下幾個小時,經過幾個月選戰的柯文哲在經歷論述、路線,甚至政黨和戰的變化搖擺之後,站在最終舞台上,唯有不斷複誦的政治咒語,催眠式地吸引著支持群眾。不管什麼同時下架藍綠,也別細究到底要把國家還給誰,在投票日前夜的凱道上,數萬擁有同樣信仰的群眾,燃燒著他們的狂熱信仰,等著把柯文哲送上新的權力高點。



 





 

















 




當年民間改變政治結構的氣氛,在2024年已經轉化成一種宗教式的狂熱。。(陳愷巨攝)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