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政府3月底決定斥資1800萬美元向中國購買口罩等醫療器材,以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已向海地捐贈物資的友邦台灣疑慮,我國外交部則聲稱這項採購已因「品質疑慮」叫停。然而海地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ïse)在當地時間27日傍晚的全國電視演說中強調,這批物資將在5月15日之前運抵海地。
由於摩依士政府去年秋天因涉貪引爆全國示威,而這筆中國採購案再度發生決策不透明、金額一再追加等問題,加上物資未能在原訂的4月10日運抵海地,引發當地輿論質疑。
截至目前,海地共有74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6例死亡。由於當地醫療資源嚴重匱乏,大多數民眾更處於難以取得乾淨用水的狀況,為避免疫情失控,摩依士於3月19日宣布海地進入全國緊急狀態。然而面對嚴重貧困問題,絕大部分海地民眾仍然正常出門工作,海地政府也不得不有限度恢復部分工廠生產。
3月28日,海地總理朱特塞(Joseph Jouthe)宣布,在民間企業牽線下,海地向中國採購50萬枚口罩、250萬雙手套、30萬件防護衣、10部生化分析儀、100台呼吸器及組件、1500張病床及其他醫療物資,總金額達1800萬美元(約合5.39億元新台幣),預計在4月10日運達海地。
然而海地政府並未同步公開由哪一名官員或部門負責上述採購案,輿論對採購案的金額及執行多有質疑。摩依士去年秋天才因為被查出在海外援助「石油加勒比計畫(Petrocaribe)」中涉嫌貪污,引爆長達月逾的全國示威,海地輿論擔心海地政府可能藉中國採購案重演貪腐行徑。
事實上,這筆採購案確實存在不少疑慮。海地政府在3月定案時已完成款項交付,但物資卻未在預訂的4月10日抵達海地;金額也從朱特塞最初公布的1800萬美元,提高到1920萬美元,運送方式及成本問題也必須由海地自行解決。
面對各方質疑,摩依士在27日發表全國電視演說,除了回應輿論抨擊政府遲遲未兌現發放金援及紓困物資的問題外,也針對向中國採購的醫療物資下落不明做出說明。他表示,正因為運送成本及時間考量,因此海地政府不得不支付額外的費用,讓物資盡早送達,若要考慮較便宜的海運成本,恐怕必須等到6月底才能送達海地。
台灣在4月上旬已向海地捐贈15萬枚口罩等抗疫物資,海地政府宣布對中國採購醫療器材,引起我國疑慮。在中國醫療物資未依預訂日程於4月10日運抵海地的情況下,我國外交部對外宣稱該項採購已經因為「品質疑慮」而叫停。摩依士在27日電視演說的解釋,明顯推翻我國外交部的說法。
目前,為協助海地政府對抗疫情,國際貨幣基金已宣布向海地提供1.11億美元的抗疫及紓困金援,美國國務院及美國國際開發總署也允諾願提供1300萬美元金援。在醫療物資方面,除了少數NGO直接向中國調運少量口罩應急之外,來自外國最大宗的援助仍是台灣捐贈的18萬枚口罩,而這項捐贈也在海地網路社群中引起熱烈迴響。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