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自15日疫情大爆發以來,本土確診個案破2500例,且經「校正回歸」後,已連續6天單日破300例,疫情並未趨緩。專家學者直指,目前快篩揪出的確診者,恐只是「冰山一角」,當務之急是廣設社區快篩站,甚至考慮進一步針對熱區中的「蛋黃區」,進行小區域普篩,未來關鍵7天若仍持續破百例,表示現有措施無法圍堵,防疫勢必得再升級。
指揮中心22日公布本土新增721例,其中當日確診個案為321例,另有400例為延遲通報個案,分別「校正回歸」到前6天。經校正更新後,不僅17日單日確診修正為406例新高,全台更已連續6天單日飆破300例,雙北確診數居高不下,疫情空前嚴峻。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直指,萬華、板橋、中和等熱區有幾十萬人,每天快篩揪出幾十例,僅是「冰山一角」,尚未浮出的隱性確診者數量不得而知,即使現有篩檢站每天排爆驗到滿,也只能篩檢1千人,不如把萬華等熱區確診足跡匡出來,鎖定熱區中的「蛋黃區」,進行小區域普篩,否則太多民眾沒被篩出來,母數只會一直增加。
蘇益仁進一步說,台灣PCR量能一天最多2萬多件,疫情爆發以來,急診和篩檢站檢驗大塞車,這是很大的問題。若在幾個熱區顯示,快篩的敏感度及專一度與PCR檢驗差不多,應盡快大量快篩,陽性直接先隔離起來。政府怕封城影響太大,至少可針對熱區封區普篩,趕快把隱性傳播鏈阻斷。
針對雙北確診爆量,醫療負擔沉重,不少醫院急診被採檢人潮擠爆,且排隊未分流又引發相互感染風險。蘇益仁疾呼,當務之急是廣設社區快篩站,減少讓症狀輕微的人去癱瘓急診,雙北已開始徵用防疫旅館收治輕症者,可在周邊多設快篩站,民眾篩完陽性直接住進去,也會減少移動風險,政府應加速思考後續的防疫規劃。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專家黃立民亦直言,增加快篩很重要,必須讓感染者知道自己被感染,問題是,政府到底有沒有那麼多資源,現在連PCR檢驗都在塞車,一天上限2萬多件,看起來是不夠的,短期必須再擴充。他無奈說,做了1年什麼量能都還是不夠,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確診一直維持3位數是很不好的局面,這波疫情不會那麼快下降。」黃立民強調,未來關鍵1周要觀察,幾個熱區確診是否居高不下,有沒有往外擴散,若已從幾個指標區外擴,要圍堵就很困難了。
針對外界對於封城看法不一,黃立民直指,封城當然有效,否則當初幹嘛訂第4級。不過,他也直白說,指揮中心當初訂的封城標準(連續14天平均確診數破百,且有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播鏈),本來就沒什麼根據,指揮中心要不要封城,也不全然是醫學專業考量。但他提醒,若未來幾天確診數仍持續破百,代表現階段防疫措施還不夠,勢必要再加強。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點出,近日確診數字一直報,但針對「群聚關聯不明」的個案,指揮中心給的資訊很少,個案究竟分布在哪,年齡和職業別都不得而知。這些沒有源頭的本土個案,過去一整年只有10例,但最近短短一周,已累積247例,「這就是流行病學探討過程的關鍵少數!」
何美鄉進一步說,依發生時序合理推論,這247人應與萬華熱點散布相關,只是傳播鏈不明顯,因不是第一傳播鏈,因此可推論這247人背後,應有一串無症狀感染者,「此時不是問疫情有多大,而是要問疫情進展到哪裡了?」
對於後續防疫策略,何美鄉認為,了解這247例不明個案,可更貼切追蹤疫情的發展,例如是否已逐漸進入較低的年齡層?或已侵蝕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族群?她向指揮中心喊話,未來7天追蹤確診病例數的動向,一定要從「發病日」分析,而不是「確診日」,同時要關切群聚關聯不明的個案,才有辦法策畫528之後的防疫措施。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