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人力荒 22萬外籍看護工成重要支柱

鄭閔聲    2016年09月16日 09:40:00

「政府每年培訓的照顧服務員,只有少數留在長照體系就業。原因除了收入不高,還有社會觀感、發展受限等等。政府想增加長照人力,除了調高薪資,還要讓長照成為『有發展性』的職業。」對於行政院承諾替照服員加薪,長期關心老人福利的立委吳玉琴樂觀其成,卻還有更多期待。



 



明年長照2.0上路以後,不僅要將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55至64歲失能原住民等族群納入長照服務範圍,且台灣高齡人口比率將逐年提高,衛福部評估需再增加兩萬五千名照服員才能因應人力需求。然而截至2015年底為止,台灣本國籍與外籍照服員合計僅一萬三千餘人,距離目標人力還有很長距離。



 



在人力匱乏之下,超過二十二萬名「外籍看護工」,成了目前國內長照人力的重要支柱,且依賴度仍持續上升。



 





專職照顧老人人才欠缺,政府除改善長期低薪待遇外,其專業培養和職業尊重也同等重要。(翻攝自廣恩老人安養中心官網)


 



長照人力荒,來自於受訓後的人力不願留在長照體系。吳玉琴指出,照服員薪資是「論時計酬」,保障時薪170元以上,但通勤時間不計收入。這樣的計薪方式,讓聚落分散、交通不便的鄉村地區照服員,很可能面臨舟車勞頓了八小時,實際服務時間卻只有一半的情況,因此許多人拿到證照後寧可加入醫院仲介機構,擔任住院病人「陪病員」,每天可領兩千元和仲介拆帳,工作也相對輕鬆。



 



這次行政院規劃替照服員加薪,預計會將最低時薪提高為210元到220元之間,照服員若每天能穩定排班8小時、每月工作25天,收入可望達到四萬元以上;若身處偏遠地區,服務時數不夠,衛福部也研議保障底薪。吳玉琴認為,這確實會增加勞工擔任照服員的誘因,但仍須配合提昇照服員職涯發展與社會形象的政策,才能有效引進人力,逐步減少外籍看護工總量。



 



「社會上有些人把照服員當成外勞看待、對這項職業不夠尊重,是長照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吳玉琴建議,除了扭轉社會觀感之外,政府可考慮進一步開放照服員接受基礎醫事服務如注射、抽痰、導尿等訓練課程,提昇長照工作者專業形象、並協助規劃職涯發展,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長照。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