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血汗勞動 立委重提台鐵公司化

鄭閔聲    2016年09月22日 18:42:00

台鐵員工待遇不如同級公務員、工作長且不固定,長年以來形成人力不足的負面循環;台鐵兩大工會一再要求行政院與銓敘部調整「交通事業人員資位職務薪給表」,提高台鐵員工薪資,卻面臨一個先天難題:「台鐵長年虧損」。立委葉宜津因此再次拋出「台鐵公司化」議題,呼籲台鐵認真思考可行性。



 



葉宜津指出,過去幾年桃園機場、港務局、中華電信,中華郵政等事業,都在公司化後,大幅提昇員工福利;台鐵若能從現有的四不像制度改為公司,現階段很多問題都能獲得解決。



 



今年底 虧損累積至1158億



 



早在1980年代,台鐵因為高速公路全線通車而出現鉅額虧損時,政府與民間就已討論過台鐵民營化可行性。2000年8月,民進黨首次執政時,台鐵管理局曾提出「鐵路三法」,嘗試採「車路分離」模式,先成立負責車輛營運的台鐵公司,再伺機找尋適合的民營化模式。



 



但台鐵公司化構想,遭到當年的台鐵工會揚言以集體休假強力抵制,最終政府全盤退讓,台鐵民營化之路遙遙無期。



 



近年來,台鐵面臨高鐵強力挑戰,儘管透過台北、板橋、南港等車站大樓設定地上權帶來大筆收入,卻始終無法轉虧為盈、打消負債,至2016年底,預計虧損將累積至新台幣1158億元,在在使台鐵在控制虧損與提昇勞工權益間陷入兩難。



 



民營化 有先例但非萬靈丹



 



儘管如此,台鐵依舊擁有龐大的土地、建築、車輛等資產,總值超過8000億元,是負債的兩倍以上;過去幾年虧損數字也明顯下降,再加上退撫支出可望逐年下降,未嘗不是政府重新思考台鐵公司化的契機。



 



然而,鐵路民營化不一定是挽救台鐵的萬靈丹。日本1987年採取分切方式,讓原本統一的國鐵轉型為各區域JR公司,國家與民間各自承擔部分債務,就由市場經濟,使日本鐵路事業脫胎換骨。



 



英國1997年實施「路車分離」,將「鐵路管理委員會」(British Railways Board)拆成設施、維修保養、車輛營運三塊,賣給13家私人企業,卻嚴重降低英國鐵路服務品質,取得設施營運權的企業Railtrack,甚至在2002年出現財務危機遭政府接管,則是較不成功的私有化案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