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無視兩岸低氣壓 陸委會紀念交流30年籲「開創未來」

仇佩芬    2017年06月12日 18:30:00

蔡政府上任逾1年,兩岸僵局未見解決契機,近來更因李明哲事件及台灣出席WHA受挫等事件影響更形低迷。在此氣氛中,陸委會規畫的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紀念活動仍依既定時程陸續展開。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強調,從1987年兩岸的各自開放,到1992年就取得「求同存異」的進展,持續交流發揮了重大作用;政府希望藉由總結兩岸交流歷史,找到彼此的相處之道,「沒有氣氛的問題」。



 



敏感時刻先打破僵局



 



而蔡英文總統在陸委會主委任內開放小三通,被視為蔡英文從政生涯中在兩岸事務上的重大作為之一,陸委會也在紀念兩岸交流30年的系列活動中,納入小三通16周年的相關紀念項目,藉以凸顯蔡政府推動兩岸交流的積極立場。



 



台灣在1987年11月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今年恰逢30周年。去年蔡政府上任之後,陸委會便著手進行規畫,在兩岸交流各面向均安排紀念活動,包括已經舉辦的「台商張老師回顧暨展望座談會」,以及將陸續登場的「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及「兩岸交流30周年郵票特展」等活動。此外,海基會也將規畫舉辦「兩岸交流30周年展」及開幕活動。



 





蔡政府上任之後,陸委會便著手規畫兩岸交流各面向紀念活動,圖為已經舉辦的「台商張老師回顧暨展望座談會」。(陸委會提供)


 



然而自去年520之後,北京一再針對蔡英文未公開接受「九二共識」對台施壓,近幾個月來更因李明哲事件及台灣出席世衛大會被拒等事,讓兩岸敵意更甚以往。值此敏感時刻,陸委會力推主張兩岸友好交流的相關紀念活動,也有意藉此打破近來兩岸的政治僵局



 



過去遇到更緊張情況



 



對此邱垂正表示,自1987年11月2日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發生很大變化;現在兩岸氣氛確實相對低迷,但「過去更緊張的情況也遇到過」,如今仍能維持和平穩定,兩岸人民也都能夠安居樂業,兩岸更未曾如兩韓或以巴之間一樣兵戎相見,其中頻密的民間交流發揮了極大作用。邱垂正強調,以此觀點來看,「回顧歷史可以找到交流中最珍貴的元素」,在此時舉行交流30年紀念活動,總結過去經驗以解決目前的問題,找出兩岸的相處之道,「沒有氣氛的問題」。



 



雖然未直接提及「九二共識」等用語,但邱垂正強調,1987年時是兩岸各自開放,到了1992年雙方就有了「求同存異」的進展,到現在20多年來又累積了許多交流合作的成果;兩岸關係若要再向前一步,就要靠兩岸發揮智慧、釋出善意,以溝通對話來化解歧見。



 





由政大主辦的「兩岸交流30年研討會」5月5日舉行開幕式,圖左起為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政大校長周行一,與政大教授丁樹範。(陸委會提供)


 



邱垂正一再強調,總結歷史經驗才有助於策進未來,「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兩岸開放交流30年是三十而立」,今年又正逢中共十九大,對兩岸而言都有總結過去、策進未來的重大意義。



 



此外,蔡英文在陸委會任內實現金馬小三通,也被納入今年兩岸交流30周年紀念活動內容。9月29、30日,陸委會也將與金門縣政府合作舉行「小三通回顧與展望研討會」系列活動,邀請當年參與推動小三通的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等人,共同回顧小三通從研議到實現的過程。



 



小三通拉近心理距離



 



對於是否刻意凸顯蔡英文在兩岸交流中的角色,邱垂正解釋,「小三通的實現不是只有蔡總統一個人」,而是靠當時各方的努力。



 



他強調,在兩岸交流30年中,小三通就有16年歷史,2001年元旦實現的小三通,不僅為之後的兩岸直航打下基礎,更直接拉近了兩岸的心理距離;從試辦第一年的每年往來2萬人次,成長到現在的180萬人次,一方面讓金門、馬祖獲得發展機會,也讓金、馬兩地能夠與廈門、福州連結,真正擺脫「離島」處境,在兩岸交流歷程中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經驗。



 



【延伸閱讀】



【獨家】促兩岸交流動之以情 陸委會請國家地理頻道拍紀錄片



 



【熱門影片推薦】



●反政府示威逾兩個月 委內瑞拉警民衝突已釀數十死



●「愛勝過仇恨」 華盛頓同志大遊行熱鬧登場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