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掀戰】嗆在野若強渡關山 柯建銘:最後手段提釋憲

胡宥心    2024年03月29日 21:00:00

新國會拚國會改革,朝野各黨團陸續提修法版本,國民黨團提恢復閣揆同意權、制定藐視國會罪、成立國會特偵組等提案,民進黨立院黨團今(29日)也公布黨團版國會改革法案,下周可望併案審查,由於國民黨籍召委吳宗憲下周一、三在司法法制委員會排審國會改革法案,朝野國會改革大戰一觸即發。



 



民進黨團今提修法版本,要等到下周二才能在程序委員會交付委員會審查,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強調,希望在野黨不要太衝動,這種重大法案應該要多開幾場公聽會才能開始審查,民進黨團版本會在周三交付委員會併案審查,周三上午預計召開公聽會,下午進入草案審查深水區。柯建銘也嗆,若在野黨最後要用優勢人數表決,強行通過違憲版國會改革草案,他們也會祭出釋憲手段,要求法院緊急處分。



 



轟在野黨版本擴大調查權 會讓國會變大怪獸



 



柯建銘表示,1993年國會全面改選、1999年第二屆立委才通過「國會五法」,過去立法院花6年才制定國會五法,如今民進黨提國會改革,是經過7次專家會議,以嚴肅的心情提出修法,國會五法中他們提修了四法,包括《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院議事規則》、《立委行為法》,今天民進黨版一共修了35條文,也是本會期重中之重。



 



柯建銘強調,民進黨團版本基本原則就是絕對不違憲,會在合憲狀態下修法,下周一吳宗憲排了兩天委員會審查,但他一再呼籲這麼重大法案要先開公聽會,目前吳宗憲只答應周三上午開公聽會,下午繼續審查,希望所有版本併案討論。



 



他也批國民黨團版本已經異想天開,無限制國會擴權,柯建銘說,憲法賦予立委議決預算案、法律案、戒嚴案與決定國家重大事項,立委對行政院內閣團隊可以行使不信任案、倒閣。但在野黨版本擴大調查權,甚至變成調查聽證權,提出「藐視國會罪」、「國會特偵組」,只會讓國會變成大怪獸,走上毀憲之路。



 







新國會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團提「國會改革」版本,「調查權」儼然成朝野大戰重要攻防。(資料照片/王侑聖攝、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NCC依政黨比例 柯建銘轟:侵犯行政院長人事權



 



柯建銘解釋,過去國民黨為了政治利益成立「319槍擊案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他去尋求大法官釋憲後,作成釋字585號認定「真調會」違憲,奠定了立法院的調查權限制針對事情的調查權,監督上只能對「事」,沒有對「人」的監督,對人的監督只透過提不信任案、倒閣去因應。



 



柯建銘說,像是大法官釋字613號解釋,NCC委員按照政黨比例提名已經違憲,侵犯到行政院長人事權,運用各獨立機關委員,按照在野黨要求的政黨比例已經違憲,他希望國民黨在憲政法治上要有基本概念,包括預算案如何增加,各種預算規模內不可以移來移去,要做環島高鐵等等這類型提案恐已違憲。



 







民眾黨團日前提案退回NCC送交立法院的書面報告,另提案成立「鏡電視申設及後續弊案爭議」調閱專案小組。(資料照片/王侑聖、張哲偉攝攝)


 



 



批藍白黨團像義和團化 綠委憂:中小企業恐成國會調查對象



 



「藍白整黨沒有一個有志之士看得懂中文嗎?去把憲法看清楚!」柯建銘嗆,民眾黨跟國民黨明明很多學者專家也很多博士、資深委員,為何所有提案都是如此,整個黨團都「義和團化」。他說,如果國民黨與民眾黨要用人數優勢表決過違憲版的國會改革法案,他們最後手段將去聲請釋憲、請法院緊急處分。



 



民進黨團書記長莊瑞雄也說,國民黨的國會調查權已經違憲,調查對象主體不是立委愛怎麼修法就修法,因為若根據國民黨版本的設計,調查委員會行使調查權還可以擴大到公法人、私法人、部隊、機關、團體,不接受調查就是藐視國會,這樣全台灣163萬家的中小企業都可能成為國會調查對象,非常離譜。



 





莊瑞雄批評,國民黨國會調查權已違憲,調查對象主體不是立委愛怎麼修法就修法,這樣,全台灣163萬家中小企業都可能成國會調查對象。(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