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昇海軍艦艇低空防衛與近距離反艦飛彈能力,代號「劍影專案」以天劍一型飛彈為基礎研改的「海劍羚飛彈系統」,經不斷修正雷達追瞄等技術後,終於在月前完成海上的全系統初期作戰測評(IOT&E)階段,據指出,2023年第一季該系統將進行作戰測試評估(OT&E),若一切順利通過各項測評,海軍規劃未來建造新一代輕型巡防艦以及沱江級後續艦上,都將部署海劍羚飛彈系統。
據指出,月前軍武迷在高雄外海拍攝到高雄艦(LCC-1)搭載著八角型的被動式相列雷達出海,但關注的重點是在艦尾的海劍羚飛彈系統,這已經不是高雄艦搭載海劍羚飛彈系統出海進行測試,經過中科院研發人員不斷修正雷達追瞄、過濾海面反射波干擾等技術後,終於在延長2年的研改期程,月前完成全系統初期作戰測評(initial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階段,依研發期程將於2023年第一季安排進行作戰測試評估(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若一切順利通過各項測評,在年底前可望著手進入小批量生產前的備料工作。
國防部是以「劍影專案」編列24億4058萬5千元,從2017年開始進行「海劍羚飛彈系統」的研發,全案預訂在2020年完成,中科院規劃以天劍一型飛彈為基礎,除彈頭與推進段外,其新型尋標頭,追加的中途誘導模式,摺疊彈翼與自轉尾翼等技術,用來攔截反艦飛彈與低空防衛;另外,飛彈內加裝導引器,遇到大雨或天候不佳的狀況,經由雷達鎖定目標後,發射後會先由雷達導引,終端則採紅外線來鎖定目標摧毀;此飛彈本身還具有敵我識別、電子反反制及紅外線反反制能力,並可於夜間作戰。該系統可由艦載作戰系統指揮接戰或自身系統獨立接戰,能連續發射多枚攔截不同方向來襲的大量目標。
據指出,海劍羚飛彈系統要反制飛行路線詭譎難料的低空巡弋與反艦飛彈,其研發共有「獨立型」海劍羚飛彈系統、「戰系型」海劍羚飛彈系統,以及「陸地機動型」海劍羚飛彈系統;尤其是海上運用要與射程在4公里內的方陣快砲搭配,目前海劍羚飛彈系統射程為8公里。
據指出,海劍羚飛彈系統在2018年通過陸上飛控測試,光電尋標器與飛彈本身進展都都相當順利,目標識別能力也都沒有問題,陸地機動型「海劍羚」飛彈系統,在有陸上雷達系統輔助下,整個測評工作相當順利。但是安裝在LCC-1高雄艦艦尾開始進行海上的系列測試時,許多的技術問題就出現了,例如:發射器基座的動力、伺服器驅動發射箱旋轉與俯仰的速度等硬體與軟體技術都不如預期,均要一一克服,才無法在預算期程內完成,經國防部與海軍同意後持續研發工作。
因「戰系型」海劍羚飛彈系統的發射箱為24聯裝,是由軍艦上的作戰系統提供目標參數與射控指令,發射箱上沒有配置雷達與光電系統,未來可望配置在輕型巡防艦上;「獨立型」海劍羚飛彈系統為發射箱為12聯裝,配有中科院開發的小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以及光電感測系統,規劃配置在沱江級後續艦上。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