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19日接受媒體專訪,以美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憲章的「集體防衛」承諾,台灣也一樣適用的說法,反駁「美國可能背棄台灣」言論。此一說法明顯與美國一貫的「戰略模糊」不同,《路透》隨即引述拜登政府「不具名官員」說法,澄清美國對台政策並未改變。美國國務院也在稍後重申,台海和平與安全一直是美國長久利益,美國也將持續以「一中」政策、《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等原則,深化台美關係。
對於拜登親自公開談及美國對台安全承諾,中國外交系統罕見未立即做出激烈回應,而是遲至20日下午的例行記者會時才由發言人華春瑩出面,表示已看到有媒體認為「美國領導人的表態是一個口誤」。至於台灣問題部分,華春瑩則重申,一個中國原則是任何國家都不可逾越的紅線。
美國決定自阿富汗撤軍,導致阿富汗加速變天,也讓拜登政府飽受國內外批評;而歐洲及亞洲盟友,也出現對美國的不信任感。中國更藉此機會發動宣傳攻勢,大力營造美國將會背棄台灣的聲音。
為挽救美國在外交政策上的威信,這2天拜登不僅親自舉行記者會說明,更在19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專訪。而在阿富汗淪陷後的首場電視專訪中,拜登親自回應美國將信守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並且罕見地將台灣與日、韓及北約盟友並列,明確表示美國對北約有「第五條款(Article Five)」的集體防衛承諾,意即一旦盟友遭到攻擊,美國必將有所回應。
原本外界預料此番發言將導致中國強烈反應,然而中國遲遲未有回應,直到20日下午,才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對於由北京及親中陣營提出的「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說法,華春瑩借美方說法表示,「台灣確實和阿富汗有根本上的不同」,阿富汗是一個主權國家,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針對拜登提出NATO憲章「第五條款」,稱美國對盟友做出神聖承諾,華春瑩並未直接點名拜登,也未拉高抨擊力道,反而表示,她注意到有媒體說,「美國領導人的表態是一個口誤」,似乎有意降低拜登言論對美中關係的直接衝擊。
華春瑩隨後重申中國立場,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任何國家都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由於拜登對台灣安全承諾的說法十分明確,與美國一貫在台灣問題上維持的「戰略模糊」截然不同,立即引起華府、北京及台北議論,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是否出現重大調整。
在拜登專訪發出幾個小時後,《路透》即引述拜登政府不具名高層官員說法澄清,美國對台政策並未改變。報導一方面指出,拜登的說法偏離美國長久以來的「戰略模糊」立場,並同時點出部分專家認為拜登「可能是口誤」。
報導更進一步指出,儘管依《台灣關係法》,美國須協助台灣自我防衛,但長久以來,對於在中國武力犯台時美國是否採取軍事行動,美國一直遵循「戰略模糊」政策,而拜登的印太事務協調官坎博(Kurt Campbell)也主張不應過度明確表態。
除了由不具名官員透過媒體澄清,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也在稍後的例行記者會上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並沒有任何改變。雖然沒有針對「棄台論」等特定言論,但普萊斯強調,台海和平與安全是美國長久利益,對印太區域的安全穩定也十分重要;「無論阿富汗或是世上其他地方發生的事,都無法改變這點。」
對於台灣問題,普萊斯也藉此重申立場,表示美國持續支持以「符合台灣人民意願與最大利益的方式」,和平解決兩岸關係;美方敦促北京停止在軍事、外交與經濟上施壓台灣,並進行有意義對話。
媒體特別問及,美國是否有意派出高層官員訪台,增強台灣人民信心。普萊斯回應,美國國務院在幾個月前已公布更新版的《對台交往準則》,使台美雙方能夠深化雙邊關係,這也是美方會持續做的事。
普萊斯說,美國相信應以符合其「一中」政策、《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以及美中三項公報的作法,深化與台灣人民的關係,這仍是美國政策。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