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沒來由」遞30人解除涉密名單 國防部險誤認要解除境管

朱明    2020年02月10日 21:50:00

2019年5月間中科院以行政法人非國防部直屬單位為由,未經通報國防部就行文移民署,將原境管的5697位涉及機密人員名單下線,形成國安漏洞引發軒然大波,經10月底國防部重新檢討並要求中科院將涉密人員境管資料,分批傳輸到移民署納管,並持續滾動清查涉密人員並進行審認過程。據指出,1月間中科院送一份30多位人員名冊與公文給國防部,說明這些人員解除涉密,因公文內未說明這些人的單位與涉密的業務,偏偏此時國防部對中科院涉密人員的管控特別注意,一度被國防部認為這是解除境管名冊,中科院作法太過粗糙。



 



中科院去年5月將原境管的5697位涉密人員下架後,經移民署、法務部發文催促,以及國防部陸續要求重新上線,才在9月底才重新上傳了第一筆1275位涉密人員檔案境管名單,但這比原先境管名單相差太多,經本報披露此舉造成國安大漏洞後,經國防部緊急與中科院重新檢討後,並在10月17、18日兩天,由國防部的資源司、軍備局、政戰局及人次室組成聯合督導小組,前往中科院負責實施出境業務的督安室、人資處,進行出境業務督導,稽查中科院對於涉及業務、國防部委研案的製造、維修的工程師與技術師等機密專案人員的境管情形,進行查核是否所有疏漏。



 





中科院去年9月底上傳了第一筆1275位涉密人員檔案境管名單,但比原先境管名單相差太多,挨轟造成國安大漏洞。(取自中科院公關室臉書)


 



 



滾動式嚴控 解除涉密仍須境管中國最少3年



 



據指出,經過國防部與中科院重新審定涉密人員境管名單,經追加共有3470位上線為境管名單。另為有效掌握中科院出國管控線傳作業,國防部也於10月29日完成建置各相關單位資訊管理作業平台,可即時上線查察中科院傳輸至移民署之管制資料情形。但是截至今年1月31日止,中科院境管上線人員為3282位,與去年10月底核定境管名單已有148位的落差。



 



中科院對涉密人員持續採用參與實況滾動檢討納管;對於未涉及國防秘密其餘人員,則依保護營業秘密之內控機制,實施嚴密管制。去年11月26日以及12月16日2天,由國防部軍備局各相關單位辦理中科院「108年科研計畫」期末進度管考與「中科院108年度重要工作」聯合輔訪,派員稽核赴陸管制執行情形,並沒有發現違反赴陸管制相關規定。



 



由於配合《國家機密保護法》的修定,第26條於5月12日修訂公布施行,原涉密人員管制出境從3年以下,延長為最少管制3年之法令,重新辦理涉及國防機密人員清查。也就是涉密人員即使解除涉密,但仍須再管制3年前往中國大陸地區,且出國需要報備



 





據《國家機密保護法》修定,涉密人員即使解除涉密,但仍須再管制3年前往中國大陸地區,且出國需要報備。(資料照片/陳品佑攝)


 



 



「僅解除涉密」 中科院:部分人員退伍、生產



 



也就是中科院涉密人員的管制更加嚴謹,據指出,1月間中科院送給國防部一份將30多位人員解密的公文,並未說明解密的依據,身分解除之程序、認定標準以及審查過程,只簡單說明解密,這讓國防部承辦單位無法簽文,甚至認為這是解除境管的公文。



 



對此,中科院官員表示,這30多位是解密人員的名單,不是解除境管的名單,其解密的理由有退伍、女性人員因生產離開原有涉密的工作等各因素,少部分是暫時性的解除涉密,但這些人都還是依新規定,雖解除涉密但仍持續境管3年的限制不變。



 



【延伸閱讀】




●中科院內控管制出國人員 綠委趙天麟質疑不確實且無掌握


●2020新加坡航空展 台星有默契中科院不參與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