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簡中刊物圈粉信眾 教廷積極「蹭中國」挨批無視宗教迫害

仇佩芬    2020年04月23日 21:40:00

中國與梵蒂岡有意安排教宗方濟各訪問中國的傳聞,雖未獲得中梵雙方證實, 然而教宗一再表達希望訪問中國的積極意願,以及梵蒂岡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與中國的密切往來,仍被外界解讀為中梵關係持續加強的訊號。不久前170年歷史的耶穌會刊物《公教文明》推出簡體中文版,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大讚「撰寫與中國人民的寶貴傳統友好往來的新篇章」;而教宗在復活節文告中提及締造和平需要「創意」,也被認為與中梵互動有關。



 



 



疫情難擋熱切交流 中梵互動持續升溫



 



教廷一再釋出加強中梵關係訊息,在中國迫害宗教人權動作不斷的情況下,一直備受質疑。近來中國遭國際社會指責隱匿武漢肺炎疫情,梵蒂岡亦深受其害,教廷仍維持與中國正面互動,不僅引起國際媒體質疑,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日前更再次發聲,指中國信徒被教廷「離棄」。



 



義大利媒體《真相》(La Verita)日前披露中國與教廷高層正透過義大利政府牽線,秘密籌劃教宗訪問武漢。除了我國外交部以「不評論傳言」回應之外,中梵雙方亦未證實。然而此一傳言仍然引起鄰近國家及天主教媒體的關注,認為種種跡象均顯示梵蒂岡與中國藉對抗疫情加強互動。



 



而被點名教宗訪中首站的武漢,不僅被認為是此次全球疫情的爆發源頭,更是中共與教廷關係決裂的關鍵地點。中共建政之後,以黨之力逐步掌控宗教活動。1958年,中共武漢市委主導選出漢口及武昌兩個教區的總主教,並向梵蒂岡上報自選自聖,梵蒂岡立即回復自選無效,祝聖及被祝聖者都將自科絕罰,中梵徹底斷絕宗教關係;之後中國在漢口及武昌選出的兩名主教自行在舉行祝聖典禮,也成為中國天主教自選自聖的開端。



 





教廷維持與中國正面互動,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日前更再次發聲,指中國信徒被教廷「離棄」。(翻攝自維基百科)


 



 



瞄準中國「信眾市場」 教廷出版簡中刊物



 



若教廷為加強中梵關係,並且實現教宗一訪中國的心願,著手推動教宗訪問武漢,不但將被外界解讀成為加強雙邊關係而罔顧歷史,更可能遭質疑為中共「洗白」疫情源頭污名。



 



事實上,除了教宗訪中傳聞,以及梵蒂岡高調向中國捐贈醫療物資,教廷為了加強中梵關係還有其他動作。包括由教宗親信斯帕達羅(Antonio Spadaro)主編的天主教刊物《公教文明》,今年適逢創刊170週年,便以發行簡體中文版並同步推出微信公眾號做為紀念活動之一。



 



主導加強中梵關係的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向《公教文明》簡中版發出賀函,讚許此舉「撰寫與中國人民的寶貴傳統友好往來的新篇章」。而這份層級堪比教廷「官宣」的期刊,在中文版刊登多篇文章,內容包括「中國與聖座間的協議」及其願景、「天主教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會社會訓導在中國的深入探討,以及「中國天主教會的革新道路」,以及教廷感謝中國援贈物資、帕洛林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等新聞。



 





教廷為了加強中梵關係,發行簡體中文版《公教文明》。(翻攝自《公教文明》官網)


 



 



無視宗教迫害 教廷親中挨轟「背棄中國信徒」



 



除此之外,不久前教宗在復活節文告中特別提及,「締造和平需要創意、不計代價」,用語類似過去幾次教宗在闡述對中關係思維的說法,也被視為教廷正不斷主動釋放與中國友好的訊息。



 



面對中梵之間動作不斷,一向反對教廷犧牲中國信徒人權而與中共妥協的陳日君,再次以公開信方式發聲,指在教廷鼓吹地下教會信徒加入愛國會的風潮下,中國信徒「和耶穌一樣被身邊人負賣和離棄」,更沉痛表示「今年他們不知怎麼過了聖周,他們的後一代恐怕連有復活節那件事也不會知道了」,希望國內信徒承受的苦難不要被浪費。



 



【延伸閱讀】


●【止血性侵風暴】教宗頒手諭「你們是世上光」 不容神職人員隱瞞案情


●【不再包庇】批神父性侵兒童是「撒旦的工具」 教宗:想起活人獻祭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