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向美採購岸置機動型魚叉攻陸飛彈系統預算暴增到800億元,加上4架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大型無人機預算超出許多,雖2021年國防預算比起2020年增加156億元,在僧多粥少下,除海軍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受到排擠延後外,自製的萬劍彈性能提升量產案同樣受到排擠延後,僅雲峰、雄二E增程型巡弋飛彈量產案因應戰備需求,納入2021年國防預算中。
因應兩岸關係更嚴峻,加上美方對台軍售武器鬆綁,經與美方協商同意後,除以特別預算採購66架F-16C/D BLK70戰機外,射程300公里的11套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gh Mobility Advanced Rocket System,簡稱HIMARS)以及100輛M109A6帕拉丁(Paladin)155公厘自走砲都在2020年編列預算採購。
而2021年更加碼採購射程200多公里的岸置機動型魚叉攻陸飛彈系統(CDCM)與包含衛星資料鏈的4架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大型無人機,但預算金額龐大,也造成在軍事裝備投資項目中的排擠效應。首先,國防部依作戰需求檢討在中科院自研量產武器系統的優先次序先後,據了解,經檢討只有雲峰飛彈(持續以前瞻及關鍵技術研究方式)進行整合與雄二E增程型巡弋飛彈量產案列入2021年國防預算中。
國安會曾指示,射程400公里的增程型萬劍彈要提前量產,依戰備需求計算,增程型萬劍彈量產要150枚以上。據指出,也受到預算的排擠而延後到2022年編列預算量產,加上射程400公里的萬劍彈雖已完成高空作戰測評,空軍也已進行建案程序,為強化其打擊精準度,今年內還會安排進行增程型萬劍彈的高空最終的作戰測評。
據了解,在排入持續進行的雲峰中程飛彈,因主計畫擎揚專案在今年結束其4年的研發計畫;2021年將持續以關鍵技術研發,但方向朝各系統整合進行,也包括機動發射車的選定與導控系統的性能提升等。
另外,雄二E巡弋飛彈量產案也是在今年結案,雖從2008年量產至今12年,但量產型的雄二E巡弋飛彈並未參加國軍年度飛彈精準射擊項目,但國安會與國防部認同2008年最後一次的作戰測評驗證,射程已達1200公里,加上美方對台將導控模組解禁,因此同意射程1200公里的雄二E巡弋飛彈,以雄二E(2)型巡弋飛彈進行量產。
代號「劍影專案」的海劍羚防空飛彈系統,其計畫也是在今年內要結案,雖在2018年通過陸上飛控測試,據指出,因對於海面反射波的問題,一直沒有獲得全面性的解決,其海上測試是一延再延,因有結案壓力,海上的全系統初期作戰測評則是安排年底進行,但是否要量產?還是持續研發?則視其作戰測評的結果,是否達到海軍的作戰需求而定。
至於已完成作戰測評的「奔劍專案」天劍二型空對空中程飛彈,則是先以構改方式來提升空軍IDF戰機的掛載量,新型的天劍二型飛彈的量產案則待有預算後再執行。
另外,代號「萬威專案」的第四代新型智能水雷研發案,也是在今年結案。不過,從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8月12日向華府智庫,透露向美磋商,採購包括「岸防巡航飛彈系統」(也就是岸置機動型魚叉攻陸飛彈系統CDCM)與智慧型水雷,來防範大陸可能發動的攻擊。外界推測是美國最新版智慧型水雷增程型(Quickstrike-ER),這種構型水雷可由F-16與P-3C等機型,或是大型無人飛行載具從空中投放,以增加布雷作業的安全性。因此中科院研發的第4代新型智能水雷只是單純的研發案。
至於自製水雷性能提升案的「萬征專案」也在今年結案,未來將配合海軍快速布雷艇的成軍時程,量產建構其戰力。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