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口袋3人選與軍火商關係密切 首位鷹派女國防部長恐生變

仇佩芬    2020年12月02日 12:30:00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陸續公布國安團隊人選,然而核心職位國防部長人選卻仍不明朗。稍早媒體點名呼聲最高的前國防部政策次長佛洛諾伊(Michèle Flournoy),因為對中國鷹派立場且曾經訪台,為我方樂見人選,卻因與軍火業及政治顧問公司關係密切而受質疑。目前傳出的可能人選包括前國土安全部部長的強生(Jeh Johnson)、退役陸軍四星上將奧斯丁(Lloyd Austin),甚至在伊拉克戰爭中失去雙腿的伊利諾州參議員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也被點名。



 



而目前美國政壇及媒體傳出的名單,集中在性別、族裔等條件,以符合拜登所承諾的多元內閣標準,人選對美國戰略走向的看法卻較少討論。針對台灣及印太盟邦關切的印太戰略,從國務卿被提名人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對南海問題一向集中關注航行自由問題來看,未來拜登政府在印太戰略上可能採取外交先於軍事的策略。



 



 



獲美媒認證「鷹派」 佛洛諾伊曾被看好任防長



 



近1周來拜登陸續內閣名單,但美國內閣最重要的四大職位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與司法部長,卻只公布其二。其中最受關切的國防部長,媒體一再傳出不同猜測人選。



 



最早被點名出任國防部長呼聲最高的佛洛諾伊,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國防部政策次長。今年1月中旬佛洛諾伊赴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 (Hous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針對美中競爭中國防部功能的議題作證,直言美國應正視中國造成的安全威脅。



 



今年6月,佛洛諾伊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專文「如何避免亞洲開戰:美國威懾能力減弱令中國誤判情勢風險升高」,認為若想避免在亞洲發生戰爭,美國必須讓國際社會相信,美軍有能力在72小時內殲滅南海所有中國艦艇和商船,有效遏阻共軍侵犯台灣。一系列主張,被美國媒體明確劃分為「鷹派(Hawkish)」。



 





最早被點名出任國防部長呼聲最高的佛洛諾伊,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國防部政策次長。(翻攝自美國國防部)


 



 



遭疑與軍火商關係密切 佛洛諾伊出任存變數



 



除了對中鷹派,佛洛諾伊也是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創辦人之一,曾於2015年率團訪台,赴民進黨拜會當時黨主席、同時是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針對台美關係、兩岸情勢及國防安全議題交換意見。此外,CNAS經常性有高階訪問團來訪,蔡英文與前總統馬英九均曾在總統府內接見訪團,與台灣相當友好。



 



然而這個頗受台灣歡迎的人選,卻因為佛洛諾伊身兼數個政治顧問公司高層,其間不乏與軍火業關係密切的業務往來,引起美國輿論質疑,也令拜登團隊擔心這個人選可能無法順利獲得國會同意。



 



 



美軍是否延續印太戰略 仍待拜登上任見分曉



 



為求內閣籌組過程順利,在佛洛諾伊之外,拜登仍有其他防長人選,包括退役陸軍四星上將奧斯丁,以及在歐巴馬政府受到重用的強森,兩人均具備有色族裔以及豐富實務經歷,看來非常符合拜登組成內閣的條件。然而2016年才退伍的奧斯丁受到美國法律軍職轉政職的旋轉門限制,更大的問題是奧斯丁與強森兩人分別是軍火企業「雷神科技」(Raytheon Technologies)和「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董事,與佛洛諾伊面臨同樣的利益迴避問題。



 



拜登的國防部長人選陷入政治正確的選擇困難,但此職位最關鍵的戰略政策主張卻未被關注。由於準國務卿布林肯一向主張優先以外交手段解決爭端,以台灣、中國及印太盟友關注的印太區域安全為例,布林肯一向主張美國在南海最重要的利益為國際法保障下的航行自由,傾向以國際法手段介入海權爭議;因此美國軍方未來是否繼續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存在,仍須視國務院的政策路線而定。



 





拜登防長人選,包括退役陸軍四星上將奧斯丁(左),以及在歐巴馬政府受到重用的強森(右)。(合成畫面/翻攝自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立即生效】川普開除國防部長埃斯珀 美反恐中心主任將代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