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納「噴網攔截」等硬殺手段 空軍無人機防禦系統挨轟做半套

朱明    2021年02月27日 17:00:00

2020年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戰爭中,雙方大量運用無人機來執行偵察、攻擊與戰果評估,讓外界見到無人機主宰戰場情況,加上沙烏地阿拉伯煉油廠2019年遭無人機恐怖攻擊的案例,國防部已責成空軍統籌建構無人機防禦系統(UDS),防止無人機對政府重要機關與機場、雷達站執行恐怖襲擊、與間諜活動。



 



據指出,空軍作戰處防空組規劃的無人機防禦系統包括了雷達、光電目獲、頻譜監測管理,以及無線電控頻率干擾阻斷技術的「軟殺」作為。但未將搭載爆炸物恐攻無人機,以噴網或直接攔截摧毀的反制無人機的「硬殺」納入系統內,被軍方內部批評不專業的半調子作法。



 



 



空軍低估無人機威脅 規劃UDS未納硬殺手段



 



據指出,國防部委空軍統籌建構的無人機防禦系統(UDS)需要25套以上,用於機場、雷達站,以及特勤中心用於大型聚會活動時保護總統等重要官員,該案由空軍作戰處防空組進行一年多的規劃,認為近年國內外陸續發生遙控無人機闖入營區及攻擊重要設施情事,嚴重危害軍事設施及飛航安全,多為多軸式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垂直起降的無人機,這些商用無人機常用頻率2.4GHz到5.8 GHz,又可用軟體串聯作為群攻模式,只要用頻率干擾阻斷技術「軟殺」,讓其無法操作。



 



對於定翼軍用攻擊無人機,據了解,空軍評估以防禦系統的雷達與光電系統偵測獲得目標後,交由即有的傳統火砲、快砲就可進行有效的防禦與攔截,因此,才未將「硬殺」可載噴網捕捉或具摧毀能力的小型無人機系統納入反制作為。



 





多軸式無人機(VTOL)常用頻率2.4GHz到5.8 GHz,只要用頻率干擾阻斷技術「軟殺」,就可讓其無法操作。(翻攝自PCMag.com)


 



 



中國無人機具抗干擾能力 軟殺手段難阻自爆恐攻



 



據指出,空軍訂出無人機防禦系統(UDS)規格後,連已研發出無人機防禦系統的中科院都看傻了眼,因為空軍可能小看了商用多軸無人機系統的能量,以中國大疆公司推出專業用的「Matrice 300 RTK無人機系統」為例,具備熱像鏡頭且可攜帶2.7公斤物品,有抗高磁干擾與防撞設定,其內部軟體可設定追蹤路徑,也就是被干擾後仍可原設定路徑飛行。



 



如果用搭載高性能炸藥進行恐攻,一般的「軟殺」頻率干擾阻斷技術無法阻擋其攻擊,因此還是需要「硬殺」噴網捕捉或是直接用其他小型無人機在安全距離外,直接撞毀。



 





中國大疆公司推出專業用的「Matrice 300 RTK無人機系統」。(翻攝自YouTube)


 



 



軟殺干擾 x 硬殺攔截 UDS建構才完整



 



據了解,就只有「軟殺」能量的無人機防禦系統,連軍方內部看到這樣的規格都直搖頭,怎麼只規範半套,未來大型活動或是選舉造勢時,特勤中心不能只有半套的防禦系統來保護總統,而中科院早就研發具有「軟殺」與「硬殺」的UDS為何不參考。



 



以中科院在「2020臺北國際光電週」所展示的無人機防禦系統,具備了「雷達偵測系統」、「射頻偵測系統」、「光電目獲系統」及「射頻干擾系統」4大部分。偵測系統中,威脅預警雷達「主動」偵測5公里外飛行目標;射頻偵測系統則「被動」接收民用無人機常用頻率2.4GHz、5.8 GHz進行搜索,並透過光電目獲進行目標追蹤及識別,確認目標後再進行干擾。



 



「軟殺」干擾系統主要以阻斷操作人員與無人機的通聯為手段,使無人機返航、直接降落或空中旋停。針對搭載爆炸品的恐攻無人機,則以「硬殺」噴網方式來捕捉恐攻無人機,或是直接派出無人機在安全距離外進行撞擊摧毀。這才是一套完整的UDS無人機防禦系統。



 



 





 



 



【延伸閱讀】


中科院研製尖兵無人機暫停量產 遭查出有中國製記憶功能主動元件


「火紅雀」主攻灘岸殲敵 中科院「奇隼專案」研發小型自殺式無人機


美國無人機大修法 飛行期間機器跟使用者都要廣播定位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