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釣50年】「老知青」揪漁民注活水 釣運拚接地氣燃新

陳燕珩    2021年04月12日 18:50:00

保衛釣魚台運動推行50年,過程瓶頸重重,更浮現世代斷層隱憂。然而,就在面臨卡關之際,老保釣2017年成立「釣魚台教育協會」,開始踏出學界,走入漁村現場,半世紀以來各自打拼的知識分子保釣及漁民保釣,終於雙線匯流,從理念式的宣傳轉為「接地氣」,與漁民生活的緊密扣連,令不少「老保釣」為之振奮,也為下階段的保釣工作開啟新篇章。



 



1970年,美國宣布將琉球群島歸還日本,卻將我國固有領土釣魚台列嶼一併授受,引爆海內外知識青年眾怒,展開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同時,以釣魚台海域為傳統魚場的南方澳漁民,開始頻頻受日本公務船驅逐、干擾,生存權大受衝擊,數十年來抗爭無解。



 



 



保釣理念結合生活 漁民化身老師「開講」



 



知識分子為愛國、保土的理念而戰,漁民則為生計及工作權發出怒吼,雙方各自努力,始終未有交集。直到2017年,保釣大將林孝信的遺孀陳美霞,與一群老保釣成立「釣魚台教育協會」,開始與漁民搭上線,走入漁村生活現場,用一段段真實的海上經歷,凸顯保釣行動的意義和重要性。



 





釣魚台教育協會2017年開始接觸漁民,拍攝保釣紀錄片,催動知識分子與漁民保釣匯流。(釣魚台教育協會提供)


 



「當時很多人擔心保釣快走不下去,我們意識到,必須把兩群人的保釣連結起來,才能繼續深耕發芽。」陳美霞說,過去老保釣談的多是理念精神的宣傳,但受釣魚台爭議影響最深的,其實是世世代代在那捕魚的漁民。保釣運動歷經多個階段,曾面臨諸多瓶頸,下階段保釣最重要的工作,應是和台灣社會有更緊密的扣連。



 



於是,這群「老知青」主動接觸蘇澳、頭城、小琉球漁會,揪漁民逗陣保釣,把研習營從學院拉到漁村現場,讓漁民化身老師,講述與釣魚台相關的生命經歷,像是與日本公務船交手、出海護漁權、參與台日漁業台談判等,讓保釣一直以來談的理念架構,與漁民的現實生活交會。



 



 



製繪本扎根校園 覺醒「釣魚台不是日本的」



 



不只如此,釣魚台爭議爆發半世紀,1970年前曾登過釣魚台的漁民逐漸年邁,為留下歷史足跡,協會2017年陸續接觸30多名老漁民,進行口述歷史訪談,更拍攝「拚無人島」、「重返無人島」等紀錄短片,製作兒童繪本,前進校園札根,設法從軟性訴求出發,帶大眾了解漁民的處境,喚起對釣魚台議題的重視。



 





保釣知識分子揪漁民前進小學校園說故事,舉辦徵畫比賽,拚釣魚教育台教育向下紮根。(釣魚台教育協會提供)


 



陳美霞分享,協會日前與蘇澳漁會理事長蔡源龍合作,化身漁民爺爺到小學說故事,當時110個小朋友,聽過釣魚台的僅只10個,甚至不少學生以為「釣魚台是日本的」,連蘇澳漁民家庭出身的孩子都如此,讓老保釣和漁民擔憂,再不強化釣魚台教育,歷史恐被遺忘。



 



被視為保釣運動新生代、在協會擔任祕書處專員的陳慈立觀察,4年多來,知識分子與漁民保釣匯流,對雙方都是新的刺激。像是在蘇澳漁會服務20年的林月英曾說,過去漁民保釣是「小愛」,多數是為生計而戰;但這群老保釣,明明和漁業無關,卻前仆後繼花大半輩子投入,這才是真正的大愛,「這對我們是很大的激勵。」



 



 



化傳承焦慮為轉機 盼點燃更多保釣小種子



 



不只如此,老保釣、中研院學者錢永祥也多次公開說,協會把漁民串聯進來,讓過去愛國的理念訴求,與漁民的生活現場緊密結合,讓它不再只是口號,「改變了保釣運動的體質。」



 



走過50年,不只因運動路線分歧,國際情勢及台灣社會氛圍轉變,讓保釣推行困難重重。陳慈立更點出,釣魚台歷史在教科書消失,政府的消極不作為,都是加速保釣意識在社會弱化的推力,大家很擔憂保釣斷送在這一兩代,為此更積極推動鄉土教育,盼在校園點燃更多保釣小種子。「在這麼艱難的時候,看到一群人還在堅持保釣,或許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陳美霞認為下階段保釣最重要的是與台灣社會有更緊密扣連。圖為陳美霞10日出席「保衛釣魚台運動50周年研討會」。(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陳美霞則說,2011年舉辦保釣40周年紀念時,內部對於傳承的焦慮感,隨著近幾年開始與漁民接觸,找到保釣新方向,似乎漸漸沖淡。日前她到美國募款,就有不少海外老保釣看到協會與漁民合作的過程,直呼這是過去從未接觸過的一面,「他們很振奮、很感動,保釣終於能以一種新的面貌,繼續推動下去。」



 



 



【延伸閱讀】


●【保釣50年】陳美霞憂世代斷層 拚教育激燃台青承繼「老林」魂


●【保釣50年】政府只顧台日友好 錢致榕:賣國賊會被歷史記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