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各國比賽、觀摩過程中,回想故鄉台灣的第一印象,吳則霖總忘不了街頭咖啡館隨處可見的「本店自烘咖啡豆」招牌。
「譬如在倫敦,一個國際大城只有五、六家烘焙商,你光顧哪一間都是喝同一家豆子,但台灣不是,大部分店都強調『我們咖啡豆是自己烘焙的』」。
吳則霖觀察,台灣自烘比例明顯高於鄰國日本、香港,而自己烘焙、自己沖煮,萃煉出多樣化的咖啡,也讓台灣的咖啡文化多元有趣。
台灣咖啡文化來自務實性格
「開咖啡店就想自己烘焙豆子看看」,台灣人這樣「任何事情都習慣自己搞懂」的務實求切性格,也正巧是吳則霖最佳寫照。
從早期還是外行的咖啡愛好者開始,他已經習慣自己去找答案、研究、破解問題,「雕琢細節的自我要求」讓吳則霖在求學經歷一樣獲得成功。
和平高中畢業後考入中央大學電機系、台灣大學電子所,退伍後進入事務所當專利工程師…就算不走「咖啡」這條路,他也已經處在社會評價的中高層。
修業的起點
巧合的是,真正想把「咖啡」當職業經營,也是他念電子所的十年前。
找了一台三輪車改裝,沒課的週六、週日,穿梭當時居住的景美、公館附近公園賣咖啡。那段修業的起點,他認為對現今比賽仍然有幫助,「不同地點、天氣都想辦法克服,這樣因應不同環境的臨場應變,就像比世界賽,隨時處理好不同國家產生的不同條件」。
走了十年終於拿到「世界冠軍」,吳則霖靦腆笑說「最想做的事是先把店穩住」,短期內不會再參賽WBC,也不會因為「世界冠軍」頭銜改變原本要做的事,但他不諱言,「世界冠軍」確實幫他在推廣某些事情(擴大烘焙廠、宣傳自創品牌自烘咖啡豆、拓展開課管道)產生更好的時機點。
為決定負責
近年台灣連鎖咖啡店數激增(咖啡店總數突破兩千家),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開店,吳則霖說「每個行業都有人對它憧憬,差別在你到底認識它多深」。
這樣的現象他不會鼓勵、也不勸阻,就像當年的他,理工科、工程師出身,繞了一圈回歸自己最愛的咖啡志業,吳則霖仍是一樣想法,「考慮清楚最重要,決定後堅持下去,為自己決定負責」。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影音:羅佳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