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人物聶永真】沒有「她」不會走設計 最美時光莫過青春電幻BL(下)

陳德愉    2020年05月17日 10:00:00

聶永真的父親是原籍廣東的老兵,40多歲才結婚生子,退伍後,夫妻倆在工廠當作業員,一直做到退休。退休後,擺攤賣水煎包。



 



父母忙於生計,「他們從來沒有明示、暗示我長大要做些什麼。」聶永真說,所以他要讀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都是自己決定的。



 



捨不得買玩具,便以畫畫當遊戲,一張圖畫紙一塊錢,母親買100張讓他們畫個痛快,「媽媽會帶我們去台中公園寫生。」聶永真說。



 



 



學過機械製圖、工業設計 平面最拿手



 



高中念職校,「不知道為什麼美工科都在比較貴的私立學校」,家境不允許聶永真念私立學校,他最後選了台中高工裡「看起來可能與畫圖相關」的「機械製圖科」。



 



「我就注意有『製圖』,忽略了『機械』啊!」他笑著說。



 





聶永真說,小時候玩具就是一張一塊錢的圖畫紙,一次可畫上100張,「媽媽會帶我和妹妹去公園寫生」。(陳沛妤攝)


 



雖然這個「畫圖」指的是「畫工程圖」,不過聶永真覺得,高工3年扎實的訓練對他日後幫助很大,「我的識圖能力非常好,」他嚴肅地說,他能夠看透物體的結構,將任何立體的物品精準地平面化。



 



誤打誤撞,聶永真高工時卻成績拔群,在大學甄試中獲得全國第4名,因此進入北科大工設系。



 



「北科大工設系是做工業設計的,是做產品,可是我的平面設計雖然很好,模型卻做的很爛。」



 



系上成果發表,他的背板做的極為出色炫目,但是,背板前的模型——也就是要展示的成果,「和其他同學比起來,簡直是一團爛泥。」他搖頭。那一刻,聶永真就知道自己沒有走這行的天分了。



 



「我打電話去台藝大問有沒有轉學考?他們說沒有,所以我除了重考外,就沒有別的路了。」重考對聶永真的家庭來說是個負擔,「所以,我先去跟重考班殺價,我跟補習班說,我全國甄試第4名一定會考上的,可以當你們的榜單。」最後,補習班同意只收材料費7千塊,聶永真才打電話回家告訴爸媽自己要重考,他說的是:「只要7千塊就好,7千塊就可以重考了。」



 



 



被妹妹課本「美炸」 激燃設計小宇宙



 



我問,那麼,是教授啟蒙了你的設計之路嗎?



 



「不是。」聶永真搖搖頭,告訴我:「是我妹妹。」



 





聶永真妹妹的一本教科書,啟發他走上平面設計之路。(陳沛妤攝)


 



重考那一年,念室內設計的妹妹借給他一本學校帶回來的課本「基本設計的元素」。



 



聶永真看得津津有味,「我第一次知道,哇!設計可以這麼美。」這本書上的每一個範例都讓他開始想「如果是自己,會是如何如何做」,於是,聶永真下定決心成為一位平面設計師。



 



 



來者是客勤接案 苦幹10年才敢說「不」



 



畢業出道,聶永真做唱片、做書,以驚人的質與量快速竄紅。他擔心自己資淺,推了一個工作後以後就沒有人找了,所以只要能接的案子都接,每個月平均有4、5張唱片,3、4本書,若干海報,工作量驚人,即使找了也同樣作設計的妹妹幫忙,仍然感覺到被榨乾。



 













從唱片裝幀、書籍海報、再到超商咖啡包裝,都可以看到聶永真的設計。(聶永真提供)


 



這樣的生活過了十年,直到35歲,他終於覺得「經濟過得去」,「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第一次推工作,對客戶說「不」的時候,「感到鬆了一口氣。」



 



「終於可以在一個好時間(比較寬鬆)內(把作品)做完,可以也喜歡自己的作品。」聶永真說。



 



我問他,至今為止,這一生最美好的時光是什麼時候?



 



不是功成名就的時候,出乎意料地,他羞赧地笑了,「當然是國中、高中啊。」



 





直到35歲經濟穩定,聶永真才忠於自己「推工作」。(陳沛妤攝)


 



 



青春酷兒物語最美 曾是母校同性版主



 



「那是戀愛的時候。」聶永真笑瞇瞇地說,「而且是,純純的同性之愛喔。」



 



他曾經公開談過自己的性別啟蒙,國小時就知道自己喜歡同性,國中更明顯。



 



上大學後,念北科大的聶永真跑到台大參加BBS「Gaychat」版聚,「北科大竟然沒有同志版!」於是他創立了「同性之愛版」。也做小報刊,當時《破報》、《島嶼邊緣》都有酷兒相關訊息,聶永真就把報紙派到系所的公共空間,「沒有資訊,就來開拓啊!」



 



設計系、唱片圈、文化圈等等,都算是同志的舒適圈,所以,當他在網路上聽到各種反對聲浪,「哇靠好心碎!」



 





聶永真坦言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就是「國、高中談戀愛」的時候。(陳沛妤攝)


 



2018年公投結果,讓聶永真發現,原來平行世界是這樣的,大部分人否定自己存在的現實,他意識到,友善的舒適圈不是人人都有,對某些人來說是一種奢侈。



 



大多數的人都想要否定你的存在,這不就是台灣的處境嗎?



 



這些年,聶永真以設計參與了許多公共議題,從太陽花一直到最近的香港母親節。



 



我問他,公開表態對工作、生活有影響嗎?



 



他坦白地對我說,太陽花之前,他有時也會做到來自中國的案子,「後來就沒有了。」



 







中華民國第15屆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也請聶永真操刀視覺。(中華文化總會)


 



 



在意台灣認同 「人不該被政治拘禁批鬥」



 



中國小粉紅在網路上群起攻擊,



 



「我們工作室的伙伴都很敢。」



 



「我們更在意認同。」



 



「自由民主的社會裡,人不應該被政治壓力拘禁批鬥。」聶永真。



 



這幾件作品在台灣家喻戶曉,聶永真逐漸成為意見領袖,一個年輕人的ICON。不過他說,這些都算是社會參與,不屬於他個人,「我做紐時兩次(一次太陽花一次WHO),我沒有把它們放進我的作品裡,也沒有拿酬勞。」



 





聶永真聲援太陽花學運、爭參與WHO,做過《紐時》廣告2次,他認為都是社會參與,沒有拿酬勞,也未放進作品集。(取自網路)


 



「我就是來幫忙的,我是服務大家。」聶永真嚴肅地說。



 



這句話,讓我忍不住震了一下,因為,他能夠幫忙。



 



WHO can help?



 



Aaron Nieh (聶永真)can help.



 



這不就是台灣人想說的話嗎?當大多數人都想要否定我們的存在時,我們能出手幫忙,我們值得被尊重。



 



「做這些事抗壓性要夠大,」聶永真又開始習慣地自我反省起來,喃喃道,「因為也會有反面的聲音,議題越大強度越大……。」



 



他停了幾秒,追求尊嚴永遠不是一條簡單的路,但是,不會是一條寂寞的路。



 



「我們還是會被比較大的正面(回應)鼓勵到啦!」在滿地的陽光裡,聶永真羞怯地笑起來。回顧上集



 





 



【上報人物看更多】



●用設計「堅守」台灣 聶永真不戀棧:創意沒了就退休(上)



●葉均蔚被媽祖看衰3次… 高熵合金狂人再戰「造飛碟」(上)



●神鬼新疆行找到信仰 黃思恩追愛閃婚伊朗夫(上)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