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獲利高達五成!林右昌:基隆將成為海水觀賞魚發展基地

吳文元    2020年07月17日 16:00:00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簡稱 FAO)估計,全球觀賞水族整體產業及其附屬產業所帶動之總產值高達 150 億美元,而台灣觀賞水族活體產值從 2009 年的新台幣 8.3 億元成長到 2018 年的新台幣 10.5 億元,如加計其它周邊產業,整體產值從 2009 年的 21 億元,成長至 2018 年的 39 億元。



 



全球估計有超過 100 國家,提供龐大的淡、海水觀賞水族物種在貿易市場流通。淡水觀賞生物商品的來源,有 90% 來自人工繁、養殖,僅有 10% 從大自然中採捕;而海水觀賞生物商品來源則相反,有 5% 來自人工繁、養殖,有 95% 從大自然中採捕。



 



目前主要開採海水觀賞魚的珊瑚礁海域,88% 的區域因過漁、破壞性捕魚方式、珊瑚濫採、海洋污染等,正處於中至高度風險狀態,因此,以繁養殖量產取代野生採捕,將是必然的世界潮流趨勢,可以讓消費者有更好的商品選擇。



 



人工海水魚繁殖的魚隻因可接受人工飼料的餵食而容易飼養,所以人工繁殖出的海水魚在市場上的優勢較野捕的魚隻更讓消費者接受和喜愛,市場競爭力強。



 





 



曾率領市府團隊南下前往高雄,參觀第十屆觀賞魚博覽會的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觀賞水族活體極具發展潛力!」他認為,從傳統漁業到現代科技漁業,應該擴大發展產業鏈,並舉出有別於高屏地區,北台灣的基隆更具有發展海水觀賞魚的條件,目前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 也正積極優化養殖技術,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林右昌表示,觀賞魚產業價值鏈從上游至下游包括:品種開發、繁養殖/進口、通路/銷售、消費端等四個部份。台灣的觀賞水族因為有超高繁養殖技術,因此在國際上非常受到青睞,2018 年觀賞魚進口2萬8778公斤、出口13萬311公斤,若加上周邊水族器材業年產值可破新台幣 40 億元,極具發展潛力。



 





台灣的觀賞水族因為有超高繁養殖技術,因此在國際上非常受到青睞。(取自魅力基隆粉絲專頁)


 



林右昌強調,「觀賞魚」不僅兼具休閒娛樂及知識教育,更沒有噪音污染或土地利用等限制問題,還能創造驚人產值,相信還能進一步吸引年輕人投入創業,尤其基隆更有充分條件發展海水觀賞魚。



 



他指出,先天上,基隆是被海包圍的城市,地理環境更適合海水觀賞魚的生存條件;從人為來看,養殖海水觀賞魚有技術難度,基隆有一流的專業人才做為研究後盾,目前已經將部分技術移轉給業者進入市場,未來也將進一步優化養殖方式,讓海水觀賞魚更加普及。



 





「觀賞魚」不僅兼具休閒娛樂及知識教育,更沒有噪音污染或土地利用等限制問題,還能創造驚人產值。(取自魅力基隆粉絲專頁)


 



林右昌說,台灣雖然號稱「養殖王國」,但市場上,淡水魚和海水魚的比例懸殊高達 9:1,因為海水魚飼養及繁殖技術門檻高,加上在人工環境之下要達到接近自然海水水質的等同標準,所需的設備耗費不貲,經濟的門檻也比淡水魚高的多。



 



因此在我們基隆,產發處將透過國立海洋大學及水產試驗所的專業做為研究後盾,結合工研院濾材技術,進一步將海水魚飼養系統優化,「要讓海水的觀賞魚,在最有足夠條件發展的基隆發揚光大!」



 



林右昌指出,海水觀賞魚的附加價值非常高,除了產業鏈的經濟效益之外,對飼養者、觀賞者來說,海水魚種類繁多,色彩也比淡水魚更鮮豔、吸晴。他舉海馬為例,除了觀賞,也作為藥材使用。「我們更應該透過繁殖、養殖技術讓產量穩定,同時也是避免海洋生態因觀賞需求被大量破壞。」



 





林右昌表示,觀賞魚「光看就很療癒!」(取自魅力基隆粉絲專頁)


 



 



打造北台灣海水生物繁養殖示範區



 



北台灣的海域多屬礁岩岸,因此水質相對來的潔淨,原本海域就是各種觀賞性魚種的分佈地,在生態條件相仿下,很適合作為發展的地區,打造為北台灣海水生物繁養殖經貿示範區,放遠全球海水觀賞魚市場,帶動地區商貿及觀光的產業發展。



      



#地理交通條件



 



基隆市為臺灣的最北都會,為重要港市合一型態的都市,對外交通動線發達,擁有兩條高速公路可直達台北市及桃園市的機場,有助觀賞性生物活體可以快速物流運輸的優勢,以及國際商業人士方便前來貿易採購。



 



#產研單位



 



基隆市轄地駐有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基隆總所、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海事高級職校等與水產養殖研究有關的學研單位,在技術諮詢以及專業人力需求的提供上,隨時可有相當的優勢奧援。



 



#其它資源



 



不像一般食用性水產養殖生物需要廣大的場域,但卻是需要可取得良好的礁岩岸海水水源,良好的海水水源已提供產業成功發展的首要契機。在基隆地區因屬都會型態及臨海的腹地不大、以及氣候濕冷等因素,因此無法以水產養殖做為產業發展,反而可在海水觀賞生物養殖的環境需求特性上,提供很好的互補性。



 



比起其他地區,基隆更適合量身打造發展海水觀賞生物量產養殖,加上原本交通的便利性及生活機能健全,可提供國內生產與國際銷售的產業化平臺據點之發展規劃。



 





基隆發展海水觀賞魚之優劣勢(基隆市政府提供)


 



根據初步的試驗成果,基隆市府也積極跟農科院及工研院合作,尋找最佳養殖模組套缸,以期未來能開發觀賞水族周邊商品,帶動基隆觀賞水族產業。另外,2020 年基隆市府也輔導海大青年創業行動團隊,目前也正積極開發智慧型魚缸水質偵測系統,若能將其導入整合為一,未來養魚可以更智慧、更科技。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