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界兩大盛事「藝術未來博覽會」與「台灣當代一年展」今年首度合作,共同打造飯店型藝術博覽會,有 44 間國內外畫廊參與,展出超過國內外 400 位藝術家作品。展覽即日起至 1 月 7 日在台北君悅酒店展出,其中又以 4 位烏克蘭藝術家的作品最為亮眼,看她們如何透過創作,表達因戰爭、殖民造成的創傷與集體記憶。
由大苑藝術規劃的「ART FUTURE 藝術未來博覽會」,主推 40 歲以下的藝術家,並推出泰印越亞洲藝術家特展,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亞洲年輕、有潛力的藝術家。其中,旅居香港的台灣藝術家彭珮婷常描繪大自然的風景,並擅長運用壓克力、樹脂、珍珠母貝、天然螢石、金箔等複合媒材創作,呈現色彩斑斕、華麗的畫面,在作品「日照金山」中,可以看到溫柔粉色的雪。
舉辦逾 22 年、由視覺藝術聯盟策劃的「台灣當代一年展」,持續以藝術平權為核心概念,展出日、韓、台、中、港、馬、越、印、新、泰等超過 400 位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同時也邀請 Gallery 101 創辦人、烏克蘭畫廊協會理事長 Marta Trotsiuk 來台,以「記憶」為主題規劃展覽,呈現烏克蘭人面對戰爭的韌性與創傷。
走進 4 位烏克蘭藝術家的展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泛黃、破舊的「磁磚」。這些「磁磚」其實是藝術家 Olha Kuzyura 的作品「Lost Presence」,她透過紙張創作,印製因砲彈攻擊而毀損的殘垣瓦礫、從外牆剝落的磁磚,保留對建築物的記憶。
關注烏俄戰爭的藝術家 Mira Bachkur,將戰爭的殘酷與沉重感,全都呈現在作品裡,畫面瀰漫著陰鬱、悲傷的氛圍。兒時居住在赫爾松的藝術家 Veronika Cherednychenko,描繪她記憶中重要的建築物,表達故鄉遭受戰火摧殘、不得已遠離的悲傷與無奈。
藝術家 Maria Proshkowska 的作品「No-Name Ritual」受到烏克蘭電影《 大地》影響,以錄像與攝影等媒材,紀錄她進行「行為表演」的過程。從錄像中,可以看到她蒐集家鄉的泥土,將泥土裝入袋中,慢慢走過樹林與水邊,訴說烏克蘭曾被俄羅斯殖民的歷史,也象徵人們重返家鄉尋找自己與烏克蘭的文化根源。
策展人 Marta Trotsiuk 表示,此次以「記憶」作為展覽主題,是希望串聯兒時、家庭、社會、戰爭、創傷等意象。雖然烏克蘭與台灣在地理距離上相當遙遠,但擁有類似的經驗,連兩年來到台灣展出烏克蘭藝術家的創作,是希望讓更多台灣人認識烏克蘭文化,藉此讓雙方交流與對話。
● 時間:
2024年1月5日 15:00~19:00
2024年1月6日 11:00~19:00
2024年1月7日 11:00~19:00
● 地點:台北君悅酒店 10 樓、11 樓(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 2 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