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史博開館以來最大特展!「跨.1624:世界島台灣」集結荷蘭日本國寶級文物 10 大亮點整理

邱家琳    2024年02月15日 12:00:00

1624 年是台灣與世界相遇的年份,也是台灣歷史重要的記憶點。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攜手合作,舉辦國際大展「跨 ‧ 1624:世界島台灣」,集結台灣、日本、荷蘭等 16 間代表性館舍,共百餘件精品,即日起於台南盛大開幕。



 



「跨 ‧ 1624:世界島台灣」回顧台灣在 17 世紀進入世界舞台,躍上世界貿易網絡,成為東西方兩大航線交會點的歷史,展覽試圖以台灣為中心,翻轉過去以中原史觀及殖民論述的刻板印象。這也是台史博開館以來規模最大的特展,近 500 坪的展場空間氣勢磅礡,絕不能錯過 10 大亮點。



 





 





近 500 坪的展場空間氣勢磅礡。(取自文化部官網)


 



 



# 亮點 1:入口《海之道》



 



為迎接來自國內外的重要珍寶,台史博破天荒將兩大特展室連通,再加碼外圍展區,呈現海洋台灣的磅礡氣勢。展場以「海洋」、「航線」等元素設計,入口是土耳其 AI 藝術團隊「Ouchhh」以台灣海洋數據,構成長達 33 米的多媒體作品《海之道》,讓人彷彿徜徉在 400 年前的時空之中。



 





多媒體作品《海之道》。(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2:《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起源與發展》



 



台史博拿出過去從未公開展覽,名列台灣「重要古物」的壓箱寶!1646 年出版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起源與發展》首次原件展出,此為 2 巨冊、超過 2000 頁的古籍,內容收錄 1602 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OC)於亞洲各地的活動紀錄,亦包含對台灣西拉雅人的描述。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起源與發展》首次原件展出。(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3:《長崎唐館交易圖巻》



 



《長崎唐館交易圖巻》為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的館藏,長達 776 公分,將會在展期內分 3 次換展,展出不同段落。畫卷前半部描繪中國船隻入港停泊要卸貨的情景,後半部則是唐館內部的建築、生活等情景,相當生動細膩。



 





 





《長崎唐館交易圖巻》將在展期內分 3 次換展。(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4:《南蠻人來朝圖屏風》



 



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收藏的《南蠻人來朝圖屏風》首次來台,超過 640 公分,是名列日本重要美術品的珍貴展品,商借、布展程序均極艱鉅,圖中描繪 17 世紀日本人與「南蠻」貿易情景。當時日本人所稱的「南蠻」,主要是指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的外國人。



 





《南蠻人來朝圖屏風》首次來台。(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5:南蠻漆器



 



在 16、17 世紀,日本製作的漆器因做工細緻,深獲歐洲人喜愛,成為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因風格融合了海外元素,因此被日本人稱為「南蠻漆器」。



 





南蠻漆器。(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6:萬曆號沈船文物



 



萬曆號是一艘往來麻六甲航線的葡萄牙籍商船,約於 1625 年前後沉沒於馬來半島東岸海域,船上滿載大量 17 世紀各式精美的晚明中國景德鎮外銷青花瓷器。



 





萬曆號沈船文物。(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7:荷蘭尤紐士牧師為蕭壠社人宣講及施洗圖



 



為了呈現台灣海洋時代的盛況,多件國內外借展文物均是首度在台灣公開展出。像「荷蘭尤紐士牧師為蕭壠社人宣講及施洗圖」是全球首次曝光展出,是一幅以寫實技法描繪 17 世紀西拉雅人形貌細節的西方油畫,留下文化衝撞的實證,可作為當代原住民歷史文化探討的重要參考依據。



 





 





「荷蘭尤紐士牧師為蕭壠社人宣講及施洗圖」是全球首次曝光展出。(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8:岸裡社總通事潘敦仔官服畫像



 



岸裡社巴宰族人是清代台灣中部最有勢力的原住民族,潘敦仔擔任該社土官及番通事等要職。潘家族人透過漢人傳統繪畫技術,為潘敦仔繪製清朝武官形象,但畫中亦可見他保留了原住民的傳統耳穿習俗。



 





岸裡社總通事潘敦仔官服畫像。(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9:18 世紀末御製台灣原漢界址圖



 



「18 世紀末御製台灣原漢界址圖」具有國寶潛力,為旅法台灣侯氏家族所藏,明白揭示了乾隆時期台灣島上的族群界線,然而界線沿線卻是台灣多元族群互動交流最密切的地帶。現場還可左右滑動下方螢幕,觀看展品導覽動畫。



 





「18 世紀末御製台灣原漢界址圖」。(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 亮點 10:陳澄波《濤聲》



 



陳澄波於 1939 年完成的畫作《濤聲》,描繪了台灣東北角、宜蘭一帶的海岸景致。該展區還有 1969 年陳慧坤創作的《野柳風光》、李屏宜 2020 年的畫作《Breath-Wave》,可觀看不同時代所描繪的海洋,並思考台灣人在不同時代與海的距離。



 





陳澄波於 1939 年完成的畫作《濤聲》。(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臉書粉專)


 



 



「跨 ‧ 1624:世界島台灣」國際特展



 



● 日期:2024 年 2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



● 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 - 17:00(每週一休館)



● 地點: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 250 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